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研究孔子,把《論語》視作唯一信得過的依據;並在有意無意之間把它當...

練習題2.1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研究孔子,把《論語》視作唯一信得過的依據;並在有意無意之間把它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長期以來,學術界研究孔子,把《論語》視作唯一信得過的依據;並在有意無意之間把它當成了孔子乃至孔門思想的全面記錄。而沒有注意到《論語》編纂也是有重點的,也要遵循不與“六藝”“六經”重複的基本原則,遵循著書立說的一般規律。這就導致人們對《論語》產生誤解。例如,現代所有的《論語》普及本,都把孔門所謂的“士”譯作“讀書人”,不少教育史論著認為孔門的教育內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並以前者為重心。

其實,春秋時代還沒有常備*,官制文武不分職。各級官吏平日以理治民,農閒時節教民備戰,戰時出為帶兵的將領。與此相應的禮、樂、*、御、書、數六藝教育,也是文武兼備的。其中“*”是*箭,“御”是駕馭戰車,即使平時演練也有“五*”“五御”等極為繁難的要求,屬於早已規範化了的系統的*事教育科目。以歷史的眼光看*、御,其*化程度並不亞於現代*擊與駕駛戰車技術。借用現代術語來說:*、御這兩項武藝,是每個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礎課,而不是可學可不學的選修課。

至於孔子所辦的私學,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養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學教育傳統的影響,不能不以傳統“六藝”為弟子必修的基礎課;更不能不受當時社會需要的制約,致力於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才。不然的話,孔門弟子從政以後,怎麼能夠適應當時社會的實際需要?孔子私學還會有什麼吸引力?

關於孔門的武藝傳授,《禮記·*義》中有頗為生動具體的記述。從孔子帶領弟子在“矍相之圃”演習“鄉*禮”的情況來看,孔門*藝教學既有孔子親自示範,又有對要領的口頭講解,還十分重視將德育貫穿其間。孔子做*箭示範時“觀者如堵牆”,可見其*藝之精湛。

至於孔子駕馭戰車的技藝,《論語·子罕》中也有反映:達巷黨人嘆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即謂之學而不專、缺乏強項。孔子知道了,便與門下弟子商議,擬在*、御二藝中選一藝來展示所長。這說明在孔子及其同時代人的心目中,所謂的“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傳統的“六藝”之學。孔子經過比較權衡,選定以“執御”來展示專長,可見其御藝亦相當嫻熟,可能更優於*藝。由此窺測孔門之御藝傳授及弟子駕馭戰車的水平,應當也不會比*藝差。以往論者多將“御”混同於一般的趕馬車。其實,趕馬車稱“僕”,如《論語·子路》中有“子適衛,冉有僕”;駕馭戰車才稱“御”,如《詩經·車攻》中有“徒御不驚”。特別是當“*”“御”並舉時,“御”絕不可以混同於“僕”,而只能是指“六藝”中的這項武藝。

10.下列對“六藝”的理解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六藝”在本文中主要指禮、樂、*、御、書、數等六種技能。

B.在孔子時代,“六藝”中的“*” “御”是受教育者必須學習的科目。

C.“*”“御”被孔門重視,正源於孔門對社會需要的順應和對教育傳統的繼承。

D.“六藝”教育體現文武兼備的原則,是由當時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決定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認為孔門教育內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是人們誤解《論語》的典型表現。

B.不懂《論語》編纂有其重點,是學術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論語》的重要原因。

C.《論語》不與“六藝”“六經”重複的事實,是遵循著書立說的一般規律的結果。

D.從重視“*”“御”的程度看,當時官學的教育內容主要為*事,孔門也不例外。

12.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孔子時代各級官吏平日以理治民,農閒時節教民備戰,戰時出為帶兵之將領,這與當時“三育”並舉息息相關。

B.孔子的*藝御藝都很精湛,孔門關於*藝御藝的教學方法也靈活多樣,能更好地順應當時社會的需要。

C.孔子教育因為要扭轉“博學而無所成名”的被動局面,所以加大了對生員“*”“御”技能的強度訓練。

D.《詩經·車攻》中“徒御不驚”中的“御”也絕不可能混同於“僕”,因為“御”是駕馭戰車的專稱。

【回答】

10.C

11.D

12.C

【解析】

10.

試題分析:C項中“對教育傳統的繼承”錯,原文是“對受官學教育傳統的影響。”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D項中“當時官學的教育內容主要為*事”無中生有。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C項中“所以加大了對……訓練”有誤,可參見原文第四段。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