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019·棗莊)閱讀下文,回答問題。(*)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練習題6.65K

問題詳情:

(2019·棗莊)閱讀下文,回答問題。(*)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2019·棗莊)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測;山看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歐陽公②作州之二年,構③亭日“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義。既又直④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噫!其可謂善取樂於山泉之間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⑥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樂哉?乃公寄意於此也。                   (節選自曾鞏⑦《醒心亭記》) 

(註釋)①涯:岸邊。②歐陽公:即歐陽修。③構:搭建。④直:當,臨。⑤灑然:灑脫的樣子,形容毫無拘束。⑥吾君:指皇帝;優遊:悠閒自得;無為:清靜自然。⑦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應其師歐陽修之託而寫的。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傴僂提攜         傴僂:             

(2)泉香而酒洌          洌:                 

(3)雜然而前陳者    雜然:              

(4)則必即豐樂以飲      即:                 

2.下列各組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臨溪而漁              則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於樹            所欲有甚於生者(《魚我所欲也》

C.以見夫群山之相環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論學習》

3.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2)其可謂善取樂於山泉之間矣。

                                                                                        

4. (*)文的“太守之樂”與(乙)文中的“公之樂”分別指什麼?

                                                                                                 

 

【回答】

1.(1)駝背,指老年人。(2)清。(3)錯雜的樣子。(4)就,靠近,到。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1)“傴僂”本來指“腰背彎曲、駝背”,在這裡屬於借代,指老年人。(2)“洌和冽”二字要分清,“洌”是三點水,表示“清”;“冽”是兩點水,表示“涼”。(3)“雜”指“雜亂、交錯”;“然”指“……的樣子”。(4)根據語境和成語“可望不可即”推斷,“即”可解釋為“就,靠近,到”。

2.B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現象。 A項中兩個“而”都是“表順承關係”; C項中兩個“之”都是“助詞,無實義”;D項中兩個“以”都是“介詞,用”。B項中兩個“於”分別是“介詞,在”“介詞,比”。

3.(1)臉*蒼白,頭髮雪白,昏昏(或“東倒西歪”)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於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了。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1)翻譯時要注意此句是判斷句,要翻譯成“……是……”,其中“顏”指臉*,不是顏*。(2)此句為倒裝句,正常的語序為“其可謂善於山泉之間取樂矣”,注意“謂”翻譯為“稱得上”。

4. (*)文“太守之樂”指與民同樂,樂民所樂;(乙)文“公之樂”指國家安定,百姓豐衣足食(答“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太平,*幸福”“國泰民安”等都可)(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主題的把握。根據*文“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來看, “太守之樂”是指以民樂而樂、與民同樂;根據乙文“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來看,公之樂是上指國家安定太平、*清明,下指*幸福美滿、安居樂業。

 (參考譯文)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條泉水的旁邊,歐陽公擔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在那裡修建了一座亭子叫“豐樂亭”,他自己寫了一篇《豐樂亭記》,來說明它的名稱的由來。之後又在距離豐樂亭東面幾百步的地方(直譯:筆直朝豐樂亭的東面走幾百步),找到一處山勢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涼亭叫“醒心亭”,讓我為它寫一篇記。

只要歐陽公和州里的賓客一道遊玩,就一定會到豐樂亭飲酒。(他)有時喝醉或勞累了,就一定會到醒心亭眺望四周,只見到那群山環繞,白雲、山嵐、水氣滋生、蔓延,一望無際的曠野,花草樹木茂盛,山泉岩石秀麗,讓他們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聽到的都是清新之音,從而他們的心也因驚奇而醒來,甚至想久待在這裡而忘了回去。唉!他真可以說擅長從山泉之間獲得樂趣,而且給它們取名來顯示它們的實際情況,又是更擅長的了!

雖然如此,歐陽公這樣做的快樂,我卻能解釋它。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不用刑罰;我們的*在下生活充裕,沒有怨恨;天下的求學的人都賢德、有才能;不論邊遠地區的人,還是鳥獸草木生長的生存,都適當合宜,這才是歐陽修的快樂。而只是呆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邊,難道是歐陽公的快樂嗎?這其實是歐陽公用來在這裡寄寓他的理想呀。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