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獵為生...

練習題2.87W

問題詳情: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獵為生...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獵為生,故常習戰鬥。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矣。”當然,唐朝統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愛華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開明則的確堪稱歷代之冠。唐太宗徵遼東,擄得高句麗百姓一萬四千口,本當分賞將士,“上愍其父子夫婦離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錢布贖為民。歡呼之聲,三日不息。”,少數民族的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黑齒常之、李謹行等都深受重用,有的還成了駙馬。開元、天寶之際、少數民族將帥甚至成了唐*主力。安祿山、哥舒翰還晉升為王爵。

——《唐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乾隆皇帝頒佈上諭,宣稱:“各處藩封到天朝進貢觀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禮,即國王親至,亦同此禮;今爾國王遣爾(指馬戛爾尼)前來祝嘏(福),自應遵天朝法度,免失爾國王祝釐納貢之誠。”......

欽差大臣耆英代表清*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後,於1844年11月奏稱:“夷情變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撫靖羈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換形。固在格之以誠,尤須馭之以術,……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並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方能於事有濟者。”

——徐中約《*近代史:1600-2000*的奮鬥》

材料三 要談戰後日本的*外交史,誰都不能繞過1952年4月28日這個重要紀念日。因為就在這一天,兩個決定日本命運的條約,即《舊金山媾和條約》和《日美安保條約》正式生效;與此同時,一個決定日本對中態度的《日華和平條約》,也於同日簽署。如果說,《舊金山媾和條約》意味著美國佔領*結束其單獨佔領日本的體制(安倍*稱之為"*恢復日")的話,同一天生效的《美日安保條約》則規定了之後美日之間主僕的基本關係。

東京與*如此這般不正常的關係,直到1972年日相田中角榮訪華,特別是在1978年兩國簽署和平條約之後,才告一個段落。但是,圍繞著“歷史”問題與“*”問題,兩國並未達成圓滿的協議。”......

除此之外,儘管1972年中日關係正常化與1978年中日簽署的和平條約,但還遺留下一個懸而未決問題。那就是*(日本稱之為“尖*列島”)的歸屬紛爭。時任*副總理*1978年10月在東京記者會上回答日本記者有關問題時,曾發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談話。他指出: “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我們雙方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這次簽訂中日和平條約,雙方也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 

對於*的這番談話,據當時日本各大報的現場報道,臺上臺下迴應的是一片熱烈的掌聲。自此之後,也未見有任何日本官員對此提出哪怕是些微的異議。"擱置爭議是中日兩國達成的默契或共識",遂成為*輿論界的常識與定論。

——卓南生《*午年談戰後中日摩擦根源與演變》

(1)根據材料一,概述唐朝所採取的民族觀和民族政策。(6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當時清朝統治者的對外態度的變化,並分析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9分)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中日關係向良好方向發展的因素,並就如何處理好中日關係提出自己的觀點。(10分)

【回答】

(1)民族觀:平等、開明的民族意識;(2分)

民族政策:大膽採用少數民族人才;對於被征服者,大多采取安撫政策。(4分)

(2)變化:由以“天朝上國”自居到畏懼與列強交往,不敢為維護國家利益與列強鬥爭。(3分)

原因:鴉片戰爭等抗爭失敗;當權官員認為*實力無力對抗;(6分)

(3)因素:美國國家利益訴求的干擾;

日本罔顧歷史問題,蓄意挑戰*的底線;

“歷史”問題與"*"問題仍未徹底解決;(6分)

觀點:中日雙方都應該要有遠大的戰略眼光;擱置爭議,謀求利益的*點;日本認真對待歷史問題。(半開放題,提出符合我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政策的觀點即可)(4分)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