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後面題目(共10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

練習題3.1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後面題目(共10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後面題目(共10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1;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2。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衝,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3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註釋: 12“郊”“野”,互文,泛指國土。3疆埸(yì),疆界。

                                        (蘇轍《六國論》節選)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發憤西向                      西向:向西,指抗秦

B.韓、魏塞秦之衝                衝:對著,向著

C.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擯:排斥

D.而四國休息於內以*助其急。    *:暗中

15.下列加點詞語中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

C.若此可以應夫無窮

D.而四國休息於內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4分)

(1)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

(2)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17.將下列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8分)

(1)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2分)(《始得西山宴遊記》)

(2)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3分)(《六國論》)

(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之無窮(3分)(《赤壁賦》)

【回答】

【*】

14.B

15.C

16.

(1)我曾經閱讀《史記》的六國世家,私下裡對天下諸侯感到奇怪。

(2)致使秦人得以鑽他們空子,攻取他們的國家,能不令人悲痛嗎?

17.

(1)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2分)(2)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3分)(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之無窮。(3分)

【解析】

14.

試題分析:衝:名詞,交通要道。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山西:崤山以西;出身:挺身而出;休息:休養生息。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竊”私下,私自。1分;“怪”意動用法,感到奇怪。1分 (2)“伺其隙”合理意譯1分,“可不悲哉”反問語氣。1分

17.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 “是”,這。1分。“有異態者”定語後置。1分。

 (2) “數”“理”,命運。1分。“當”通“倘”,如果。1分。“易量”容易判斷。1分(3) “寄蜉蝣”像蜉蝣一樣。1分“渺滄海海之一粟”渺小的向大海的一粒米。1分。“須臾”短暫1分)

【參考譯文】

我曾經閱讀《史記》的六國世家的故事,心裡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諸侯憑藉比秦國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圓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常對這個問題深思遠慮,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使他們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嘗不責怪當時六國那班謀臣,他們對於禍患的考慮太粗疏,謀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淺了,而且不能瞭解天下的形勢啊!  

秦國要和諸侯爭奪天下,不是在於齊、楚、燕、趙等地區,而是在於韓、魏的邊境;諸侯要和秦國爭奪天下,也不是在於齊、楚、燕、趙等地區,而是在於韓、魏的土地。對秦國來說,韓、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樣;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卻掩護著崤山東邊的所有國家,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區,再也沒有比得上韓、魏兩國了。   從前范雎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韓國,商鞅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魏國。秦昭王在還沒獲得韓、魏的人心以前,卻出兵去攻打齊國的剛、壽一帶,范雎就認為是可怕的。既然這樣那麼秦國忌諱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了。秦國要對燕、趙兩國動用兵力,這對秦國是危險的事情;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人家的國都,燕、趙在前面抵擋它,韓、魏就從後面偷襲他,這是危險的事啊。可是當秦國去攻打燕、趙時,卻不曾有韓、魏的顧慮,就是因為韓、魏歸附了秦國的緣故啊。韓、魏是諸侯各國的屏障,卻讓秦國人能夠在他們的國境內進出自如,這難道是瞭解天下的情勢嗎?拋棄小小的韓、魏兩國,(讓他們)去抵擋像虎狼一般強橫的秦國,他們怎能不屈服而歸順秦國呢?韓、魏因屈服而歸順秦國,從此以後秦國人就可以出動*隊直達東邊各國,而且讓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禍害。 

 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必須靠著他們去隔開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禦秦國。(這樣)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楚、燕、趙四國,然後齊、楚、燕、趙四國,也就因此可以在他們的疆域內安定自己的國家了。憑著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協助面臨敵寇威脅的韓、魏兩國,讓韓、魏沒有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隊;用韓、魏兩國對付秦國,其餘四國在後方休生養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永遠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麼作為呢?諸侯們不知道要採取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譭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併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