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020·山東省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據專家系統研究,在傳統農業階段,每500公頃...

練習題1.06W

問題詳情:

(2020·山東省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據專家系統研究,在傳統農業階段,每500公頃...

(2020·山東省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據專家系統研究,在傳統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只能養活2—1000人。而到了近代,隨著資本和技術集約型的現代農業的發展,每500公頃土地供養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當然現代農業高速增長也是與化肥大量投入密切相關。馬克思曾經指出:“現代科學在農業的運用,將把農村居民從土地上趕走,使人口集中於工業城鎮”。這種大規模的集中,“將把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總之,世界農業現代化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實質和核心是化“農”,就是農民比重大幅減少,農業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歷史演進過程。

    ——摘編自張新光《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發展中幾個帶有規律*的問題》

材料二   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糧食產需矛盾、供求矛盾十分尖銳。1953-1955年,我國逐步對糧食、油料、棉花等農產品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簡稱“統購統銷”)。1979年,*決定陸續提高糧食、棉花等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平均幅度達24.8%;對超出統購任務的部分,實行加價政策,對糧食的加價高達50%。1983年和1984年又下放一些品種的價格管理許可權:對生產發展快、市場供應有保障的品種先放,供不應求的後放;與國計民生關係較小的先放,關係較大的後放;分散產區先放,集中產區後放。到1984年,農產品的統購、派購範圍大大縮小,受自由市場調節的比重逐步上升。

——摘編自上海財經大學課題組《*經濟發展史(1949-2005)》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界農業現代化的特點。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50年代統購統銷政策實施的背景,並說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產品價格改革的目的。

【回答】

(1)特點:科技與資本密集型;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相伴而生;農業從業人員大幅度下降;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生態問題日益突出。

(2)背景: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城鎮人口增長,糧食緊缺;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計劃經濟體制逐步確立。

目的:改變農產品價格偏低的不合理狀況;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業生產;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資本和技術集約型的現代農業的發展”可知,現代化農業屬於科技與資本密集型,由“將把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世界農業現代化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等可知,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相伴而生;由“現代科學在農業的運用,將把農村居民從土地上趕走,使人口集中於工業城鎮”,“農民比重大幅減少,農業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等資訊可知,農業從業人員大幅度下降,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得出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生態問題日益突出。

(2)背景:根據材料二中“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糧食產需矛盾、供求矛盾十分尖銳。1953-1955年,我國逐步對糧食、油料、棉花等農產品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等資訊,結合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現實問題、生產關係改革、經濟體制建立等方面分析,可知20世紀50年代統購統銷政策實施的背景是,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城鎮人口增長導致糧食緊缺,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計劃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等。目的:根據材料二中“*決定陸續提高糧食、棉花等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下放一些品種的價格管理許可權”等資訊,結合所學知識,從農民、農業和農村等方面分析可知,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產品價格改革的目的在於,改變農產品價格偏低的不合理狀況,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業生產,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