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古鏡(宋)沈括[*]古人鑄鑑①,鑑大則平,鑑小則凸。凡鑑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

練習題2.6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古鏡(宋)沈括[*]古人鑄鑑①,鑑大則平,鑑小則凸。凡鑑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古鏡

(宋)沈 括

[*]古人鑄鑑①,鑑大則平,鑑小則凸。凡鑑凹則照人而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鑑不能全視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鑑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鑑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鑑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鑑,鑑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鑑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鑑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予家有三鑑,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

(選自《夢溪筆談》,有刪節)

[註釋]①鑑:鏡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4.下列給【乙】段中畫線的句子所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

A.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

5.下列加橫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進諫(《鄒忌諷秦王納諫》)

B.予觀之                 同予者何人(《愛蓮說》)

C.又見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見(《馬說》)

D.文畫銘字無纖異者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文雖在背,而鑑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

7.根據文段內容,完成下面題目

(1)古人制鏡,使鏡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製造的透光鏡,能在日光下透*出背面的花紋和文字。由此可見古代鑄鏡技藝很                         (用一個詞語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鏡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贊同,後來產生了懷疑。他懷疑的依據是什麼?

【回答】

4.A

5.B

6.花紋(文字)雖在背面,但鏡面上有隱隱約約的痕跡,所以在日光下就顯現出來了。

7.

(1)鑑雖小而能全納人面,精湛(高超)

(2)別的形制相同的鏡子都不能透光,只有這面透光

【解析】

試題分析:

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這段話斷句的標誌有:“透”修飾“鑑光”,助詞“者”,“透”主要講*能。藉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聯絡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要整體感知語句的意思,根據意思劃分停頓即可。“透”修飾“鑑光”,助詞“者”,“透”主要講*能。藉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

5.B 項兩字均為“我”人稱代詞,相同。A項中前句譯為“讓”,動詞,後句譯為“命令”名詞,不同。C中前句“看見”,後句為“顯露”,用法也不同。D中前句譯為“不同”,後一個“異”為活用用法,也不同。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C項①“又見他家所藏 ”根據語境可知“見”譯為“發現”,②“才美不外見”根據語境,見: 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此外還需要注意是否合語境,感**等。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6.要做到字字落實,並結合課內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測,用通順的語句表達出來即可。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文——花紋,隱然——隱隱約約,跡——痕跡,於——在,現——顯現。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文”“隱然”“現”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7.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難度較大的為第二步,但要從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即“然予家有三鑑,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一個“然”字寫出了作者的質疑,即*應在後面的句子中提煉出來。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資訊篩選的題目,首先要求審清題幹,確定答題的方向,通過分析題幹確定試題的型別是區域性資訊篩選還是綜合資訊篩選,綜合資訊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後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只是簡單的引用原文,一定要整合,分條理概括。如本題即“然予家有三鑑,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鑑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一個“然”字寫出了作者的質疑,即*應在後面的句子中提煉出來。

【參考譯文】

古人制造鏡子的時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凸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凸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以作得稍為凸些,以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造鏡時要量鏡子的大小,以決定增減鏡子凸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後人造不出來了,一旦得到古時的鏡子,一律刮磨使鏡面平滑,這是師曠(春秋著名樂師)為什麼悲哀(沒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緣故啊。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字,字型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為是由於鑄造時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以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以在光中顯現出來。我觀察了這面鏡子,認為道理確實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鏡子,又見到了別人家所收藏的鏡子,都是一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只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製作方法。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