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散文,完成15~19題。(14分)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王開嶺①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

練習題8.78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散文,完成15~19題。(14分)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王開嶺①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

閱讀下面散文,完成15~19題。(14分)

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

王開嶺

①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

②2006年,在做唐山大地震30年紀念節目時,一位母親動情地向兒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礦務局轄區有花園,有洋房,最漂亮的是鐵菩薩山下的交際處……工人文化宮裡可真美啊,有座露天舞臺,還有古典歐式的花牆,爬滿了青藤……”

③大地震的可怕在於,它將生活連根拔起,摧毀著物象和視覺記憶的全部基礎。做那組電視節目時,竟連一幅舊城容顏的圖片都難覓。

④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場叫“現代化改造”的人工手術。一次城市研討會上,有建設部官員忿忿地說:*,正變成由一千個雷同城市組成的國家。

⑤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只能指認和珍藏一個故鄉,那麼,面對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個城市,我們還有使用“故鄉”一詞的勇氣和依據嗎?我們還有抒情的可能和心靈基礎嗎?

⑥昆明詩人于堅曾寫很多美文描繪故鄉。但十年後,他嘆息:“一個煥然一新的故鄉,令我的寫作就像一種謊言。”是的,“90後”一代肯定認為于堅在撒謊、在夢囈。因為                                       。

⑦“故鄉”,不僅僅是個地址和空間,它是有容顏和記憶能量、有年輪和光*故事的,它需要視覺憑*,需要歲月依據,需要細節支撐,哪怕蛛絲馬跡,哪怕一井一石一樹……否則,一個遊子何以與眼前的景象相認?何以肯定此即夢牽魂繞的舊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見*青春的地方?

⑧當眼前事物與記憶完全不符,當往事的青苔被抹乾淨,當沒有一樣東西提醒你曾與之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它還能讓你激動嗎?還有人生地點的意義嗎?

⑨那不過是個供地圖使用、供言談消費的地址而已。就像*的車站名,你若以為它們都代表“地點”並試圖消費其實體,即大錯特錯了:“公主墳”其實無墳,“九棵樹”其實無樹,“蘋果園”其實無園,“隆福寺”其實無寺……

⑩地址是死的,地點是活的。地址僅僅被用以指示與尋找,地點則用來生活和體驗。

當一位長輩說自個兒是*人時,腦海裡浮動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前門吆喝、六必居醬菜、月盛齋羊肉、小腸陳滷煮……組合成的整套記憶。或者說,是京城餵養出的那套熱氣騰騰的生活體系和價值觀。而今天,當一個青年自稱*人時,他指的一定是戶籍和*,聯想的也不外乎“房屋”“產權”、“住址”等資訊。

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鄉和土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這一地點裡。後者聲稱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資格和*書持有權,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

沈從文說,“一個士兵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回到故鄉。”沒有故鄉,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於誰?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個時代,我們頭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後的腳印、村莊、影子,早已無蹤。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

(《*青年》2010年第11期)

15.閱讀全文,說說本文標題“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的含義。(2分)

16.理解文章,請為第⑥段的橫線處補寫一個合理的句子。(2分)

因為                                                                       。

17.如果把文章第⑧段改為下面的句子,表達效果有何不同?(2分)

當眼前事物與記憶完全不符,當往事的青苔被抹乾淨,當沒有一樣東西提醒你曾與之耳鬢廝磨、朝夕相處……他就不能再讓你激動,也就失去了人生地點的意義。

18.作者在文章結尾說“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請你從“人與環境”的角度說說我們如何才能更理*地行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3分)

19.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正在失去。請用下面的格式作為開頭寫一段生動的文字,要求記敘中結合議論或抒情。(不少於80字)(5分)

難忘那美好的               。                                                  

                                                                                     

                                                                                   

                                                                                  

【回答】

15.每個故鄉都因為“現代化改造”而變得雷同(或失去了它原有的風格,或失去了它原有的記憶,或失去了它原有的容顏等)。

(大意對即可。共2分)

16.示例:因為他描述的內容,現實中根本沒有對應物。

(符合原文的情境即可。共2分)

17.原句使用反問的修辭方法,語氣強烈,突出了作者對故鄉正在失去本來模樣的痛心之情;改成這個句子後,語氣變得較為平緩。

(大意對即可。共2分)

18.示例(1):我們應該在城市建設中給動物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城市裡無鳥無魚無獸未必是好事,城市與動物能否*相處是衡量生活環境質量優劣程度的一個標誌。示例(2):我們應該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悉心保護那些有價值的文物,而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要積極傳承,營造一個具有傳統文化氛圍的生活環境。

(本題為開放*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內容2分,語言表達1分,共3分)

19.示例(1):難忘那美好的國小生活。曾經我們唱著歌,走過校園裡的梧桐樹,跑過香氣瀰漫的丁香花,站在高高的噴泉旁聆聽水花飛濺時清脆的聲音,看細小的水滴飛揚、下落,貼在我們的臉上……然而美好終究會成為過往,正如水滴會化作水汽,漸漸地散去。示例(2):難忘那美好的夢想。我曾經憑著一副金嗓子唱遍了整個學校,享受著舞臺、觀眾和掌聲。我一直以為今生我也許就會這樣度過,成為一名卓越的歌唱家,然而父母的阻止讓我和這個夢想漸行漸遠。我的夢如花瓣,在並不蕭瑟的風中,凋落著、凋落著……

(符合要求即可,內容2分,記敘中結合議論或抒情1分,語言表達2分,共5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