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於烈,善*,少言,有不可犯之*。少拜羽林中郎,累遷侍中、殿中尚書。於時孝文幼衝,文明太后稱制,烈與元丕、陸睿、...

練習題1.4W

問題詳情:

於烈,善*,少言,有不可犯之*。少拜羽林中郎,累遷侍中、殿中尚書。於時孝文幼衝,文明太后稱制,烈與元丕、陸睿、...

於烈,善*,少言,有不可犯之*。少拜羽林中郎,累遷侍中、殿中尚書。於時孝文幼衝,文明太后稱制,烈與元丕、陸睿、李衝等各賜金策,許以有罪不死。及遷洛陽,人情戀本,多有異議。帝問烈曰:“卿意云何?”烈曰:“陛下聖略深遠,非愚管所測。若隱心而言,樂遷之與戀舊,唯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異,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還舊都,以鎮代邑。”敕鎮代,留臺庶政,一相參委。十九年,大選百僚,烈子登引例求進。烈表引己素無教訓,請乞黜落。帝曰:“此乃有識之言,不謂烈能辨此!”乃引見登詔曰朕今創禮新邑明揚天下卿父乃行謙讓之表而有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校尉又加烈散騎常侍,封聊城縣子。宣武即位,寵任如前。咸陽王禧為宰輔,權重當時。曾遣家僮傳言於烈,求舊羽林武賁執仗出入。烈不許。禧復遣謂烈曰:“我是天子叔,元輔之命,與詔何異?”烈厲*答曰:“向亦不道王非天子叔。若是詔,應遣官人所由。若遣私奴索官家羽林,烈頭可得,羽林不可得也!”禧惡烈剛直,出之為恆州刺史。烈不願籓授,遂以疾辭。宣武以禧等專擅,潛謀廢之。會二年正月初祭,三公並致齋於廟,帝夜召烈子忠謂曰:“卿父明可早入,當有處分。”及明,烈至。詔曰:“諸父慢怠,漸不可任,今欲使卿以兵召之,卿其行乎?”烈曰:“老臣歷奉累朝,頗以幹勇賜識。今日之事,所不敢辭。”乃將直*以下六十餘人,宣旨召咸陽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詳,衛送至帝前。諸公各稽首歸政。以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進爵為侯。自是長直禁中,機密大事,皆所參焉。咸陽王禧之謀反,宣武從禽於野。左右分散,倉卒之際,莫知其計。乃敕烈子忠馳覘虛實。烈時留守,已處分有備。因忠奏曰:“臣雖朽邁,心力猶可。願緩蹕徐還,以安物望。”帝甚以為慰。車駕還宮,禧已逃,詔烈追執之。順後既立,以世父之重,彌見優禮。及卒,宣武舉哀於朝堂,給東園第一祕器,贈太尉,封鉅鹿郡公。

(節選自《魏書·於烈傳》)

4.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引見登/詔曰/朕今創禮新邑/明揚天下/卿父乃行謙讓之表/而有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校尉/ B.乃引見/登詔曰/朕今創禮新邑/明揚天下/卿父乃行/謙讓之表/而有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校尉/ C.乃引見登/詔曰/朕今創禮新邑/明揚天下/卿父乃行/謙讓之表/而有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校尉/ D.乃引見/登詔曰/朕今創禮/新邑明揚天下/卿父乃行謙讓之表/而有直士之風/故進卿為太子翊*校尉/

5.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稱制,指封建社會裡君主即位執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統治者代理皇帝執掌國政。 B.敕,封建社會常作自上命下之詞,特指皇帝的詔書,如奉敕,宣敕。本文“敕鎮代”指皇帝下令讓於烈鎮守代邑。 C.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自周代以來,三公專指太師、太傅、太保,唐宋後成為一種虛職。 D.稽首,古代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本文中“稽首”即為臣子跪拜國君的禮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於烈直言政事,深受倚重。孝文帝詢問他對遷都洛陽一事的意見時,他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並且表達了贊同遷都的觀點,深得孝文帝歡心。 B.於烈謙遜耿直,不徇私情。朝廷大選百官,他的兒子於登謀求進身為官。他上書陳說自己對兒子缺少教導訓誡,請求朝廷讓兒子落選。 C.於烈剛正不阿,不懼權貴。咸陽王禧派家僮傳話要皇家禁衛護送出入,於烈嚴詞拒絕,招致不滿,他因*格剛直被外派做恆州刺史,但他稱病推辭。 D.於烈膽識過人,效忠朝廷。宣武帝不滿叔父怠慢,安排於烈採取行動。於烈率人將咸陽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詳衛送到皇帝面前,他們叩頭交出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禧復遣謂烈曰:“我是天子叔,元輔之命,與詔何異?”

(2) 因忠奏曰:“臣雖朽邁,心力猶可。願緩蹕徐還,以安物望。”

【回答】

4 ~ 6.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然後把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根據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的調整。“乃引見登”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能斷開,故排除BD;再比較AC兩個選項的不同之處,“謙讓之表”是“行”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A。 此題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瞭解、掌握的能力。做此類題目,既要熟記課內所學,還要廣泛閱讀,進行整理、積累,並強化記憶。ABD三項內容解釋正確,不合題意;​C.“專指”錯誤。​故選C。 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鑑賞作品的形象(人、事、物、景等)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逐項進行分析、判斷​。BCD三項內容分析正確,不合題意;A.對遷都一事,於烈沒有明確提出反對意見,但也沒有直接表達贊同。他只是給出自己心中對於“樂遷”和“戀舊”是一半對一半的觀點。故選A。 7. (1)元禧又派人對於烈說:“我是天子的叔父,首席輔政大臣的命令與天子的詔令有什麼差別?” (2)通過於忠上奏說:“我雖然衰弱老邁,心力還可以。希望皇上緩駕慢回,來使民心安定。”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