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伊利亞隨筆選》經典語錄

《伊利亞隨筆》薈萃了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1775-1834)最出*的隨筆作品,堪稱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瑰寶。 在這些隨筆中,蘭姆以“伊利亞“為筆名,從日常作息、家長裡短切入,將平生感念娓娓道來;隨筆主題既與蘭姆本人的獨特經歷水*融,又浸淫於廣闊深摯的人道主義氛圍;文風含蓄迂迴之餘,亦不失情真意切,纖毫畢現地展示了英式隨筆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國作家樑遇春所言:對於心靈的創傷,蘭姆是一劑“止血的良*”。 本書選錄了《伊利亞隨筆》...(更多)

經典語錄

過多的吸取別人的獨創思想,就限制了自己本來擁有的那一份思辨能力的發展

《伊利亞隨筆選》經典語錄

我不想由於年老而失去一切,更不想像別人所說的,像熟透了的果實,忽地一下掉進墳墓。

罪惡尚未將他沾染,憂患尚未催他衰老,死亡就及時來臨,把他親切照料

我兀自凝眸細看,眼前兩個小孩子的模樣卻漸漸模糊起來,向後愈退愈遠,最後,在那非常非常遙遠之處只剩下兩張悲傷的面容依稀可辨;他們默默無語,卻好似向我說道:“我們不是艾麗思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我們壓根兒就不是小孩子。艾麗思的孩子們管巴特姆叫爸爸。我們只是虛無,比虛無還要空虛,不過是夢幻。我們僅僅是某種可能*,要在忘川河畔渺渺茫茫等待千年萬代,才能成為生命,具有自己的名字。”——於是,我恍然醒來,發現自己安安靜*在單身漢的圈手椅裡,剛才不過是睡夢一場,只有那忠實的勃莉吉特依然如故坐在我的身邊——而約翰·蘭——(又名詹姆斯·伊利亞)卻永遠地消逝了。

那片小小的樂園裡充滿了光明,而大人們的世界卻總在理智和物質的暗夜中折騰不休。

Time partially reconciles us to anything.在某種程度上,時間讓我們和一切和解。

看官,君家藏書若不甚豐富,切莫輕易示人。萬一你不把書借給人家,心裡實在過不去,那麼,你就出借吧;只是,你最好將書借給像S.T.C那樣的讀書人--因為,他一般來說不但能在約定時間以前把書歸還,而且還書時還往往付出利息,在書上密密麻麻寫了許多眉批目注,使得書的價值相當於原來的三倍……那麼,聽我的話,你的心,你的藏書室,都不要向S.T.C關閉。

我愛沉湎於諸如此類的懷舊思想之中(別人恐怕很難與我同感),大概是某種病態癖*的表現。或者,是不是還有另外一種願意?質言之,就是說:我一無妻子,二無家屬,因而個人每日所思也就無從超出於自我以外;再者,既沒有兒女繞膝嬉笑之樂,我也就只好退入往事回憶之中,把自己早年的影子過繼下來,作為自己的後嗣和寵兒。

看官,不要讓那些冷酷無情的字眼兒,什麼“欺騙”呀,“冒充”呀,把你嚇住——施捨就施捨,什麼也別問。只管把你的麵包撒在水面上吧。說不定(像這位銀行職員一樣),你就款待了一位天使。

在長廊的牆壁上,白白掛著許多吊桶,裡邊裝的內容足可消滅任何火災--除了最近發生的那一次。

俏皮話和對它的賞識必須同時並存。一方面是閃電,另一方面就是炸雷。稍有間隙,兩者的聯絡就戛然中斷。

古昔,你那神奇的魔力究竟是怎麼回事?你本身是一種幻影,卻又無所不在!當你存在於世上的時候,你並不是什麼古昔——那時你無足輕重,以盲目崇拜的心情回顧一個更為遙遠的所謂“古昔”——在你眼睛裡,你自己不過是平淡無奇、枯燥乏味的“現今”!那麼,在這懷古之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奧祕?我們在展望未來的時候總不能像回顧過去時那樣帶著盲目崇拜的心情,我們豈不就是隻生著半張臉的雅努斯神嘛!那包容一切的未來,為什麼彷彿一無所有?而那早已化為泡影的過去,看起來倒像是萬物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