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鄒陽,齊人也。漢興,諸侯王皆自治民聘賢。吳王濞招致四方遊士,陽與吳嚴忌、枚乘等...

練習題1.6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鄒陽,齊人也。漢興,諸侯王皆自治民聘賢。吳王濞招致四方遊士,陽與吳嚴忌、枚乘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鄒陽,齊人也。漢興,諸侯王皆自治民聘賢。吳王濞招致四方遊士,陽與吳嚴忌、枚乘等俱仕吳,皆以文辯著名。久之,吳王以太子事怨望,稱疾不朝,*有邪謀,陽奏書諫。為其事尚隱,惡指斥言,故先引秦為諭,然後乃致其意。吳王不內其言。是時,景帝少弟樑孝王貴盛,亦待士。於是鄒陽、枚乘、嚴忌知吳不可説,皆去之樑,從孝王遊。陽為人有智略,惋慨不苟合,介於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吏,將殺之。陽客遊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書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初,勝、詭欲使王求為漢嗣,王又嘗上書,願賜容車之地徑至長樂宮,自使樑國士眾築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以為不可。天子不許。樑王怒,令人刺殺盎。上疑樑殺之,使者冠蓋相望責樑王。樑王始與勝、詭有謀,陽爭以為不可,故見讒。枚先生、嚴夫子皆不敢諫。及樑事敗,勝、詭死,孝王恐誅,乃思陽言,深辭謝之,齎以千金,令求方略解罪於上者。陽素知齊人王先生,年八十餘,多奇計,即往見,語以其事。王先生辭以“難哉”,而欲陽之長安見王美人之兄王長君。陽辭去,徑至長安,因客見王長君。留數日,乘間而言曰:“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窮竟,樑王恐誅。如此,則太后怫鬱泣血,無所發怒,切齒側目於貴臣矣。臣恐長君危於累卵,竊為足下憂之。誠能精為上言之,得毋竟樑事,長君必固自結於太后。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自計之”長君曰:。諾。”乘間入而言之。及韓安國亦見長公主,事果得不治。

(節選自《漢書·鄒陽傳》,有刪改)

29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白計之/

B.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白計之/

C.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白計之/

D.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官/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白計之/

29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是脱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B.長樂宮,西漢時期的宮殿,位於漢長安城南隅,總面積達六平方公里,相當於漢長安城的六分之一。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居於此宮,惠帝以後漢帝居未央官。

C.金,貨*單位。周秦以黃金二十兩為一鎰,一鎰為一金,兩漢以黃金一斤為一金,漢以後以銀一兩為一金;金在古代還用於指黃金、銅、金屬,又泛指錢財。

D.《漢書》,又稱《前漢書》,*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一,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

29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陽富有才幹。他被吳王劉濞招為賢士,與嚴忌、枚乘在吳國為官,以能寫文章,長於辯論而著名;遊説天子“貴臣”王長君更展示了他的辯才。

B.鄒陽堅持原則。吳王劉濞暗中有反叛之謀,鄒陽上書勸諫;樑孝王因行為不端受到天子譴責後策劃*謀,鄒陽極力諫諍,而嚴忌等則反對他這樣做。

C.鄒陽胸有謀略。他以秦為喻,委婉勸諫已有謀反之心的吳王,既盡了忠心,又保護了白己;他又能在王先生指點下利用王長君使樑王解困。

D.鄒陽為人仗義。他因遭讒言,行將為樑孝王所殺,恐怕死後留下惡名而被人唾罵,在獄中上書白辯,樑孝王致歉示謝後,他又為樑王脱困奔走。

29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l)為其事尚隱,惡指斥言,故先引秦為諭,然後乃致其意。

(2)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

【回答】

291.B

292.D

293.B

294.(1)因為(吳王)謀反之事尚不明朗,不能明加指責,所以先以秦為喻,然後才表達自己的真實用意。

(2)我私下聽説長君的妹妹在後宮深受寵幸,但長君的行事卻多有不循規矩事理之處。

【解析】

29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注意句子結構的對稱*,注意文中詞語充當何種成分,注意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敍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名施無窮願長君深自計之”,這段話是説“太后刻骨銘心地感激您,您的妹妹又會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寵愛,您的尊貴的地位就會像金城一樣穩固。同時您又有存亡國、繼絕世之功,將會德澤傳佈天,美名永遠流傳,希望您仔細考慮。”根據文意,“入於骨髓”的不是“長君”,而是太后對長君的感激之情,因此,“長君”與“入”之間應該斷開,以便讓“太后厚德長君”做動詞“入”的主語,故排除選項A、C;此外,動詞“有”的賓語是“功”,而“德”是動詞“布”的主語,因此,“功”與“德”之間應該斷開;而“德布天下”與“名施無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來看也是正確的,因此排除選項D。故選B。

29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及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註釋的相關內容一定要記牢,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具體含義作答。

D項,“《漢書》,又稱《前漢書》,*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錯誤,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

故選D。

29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後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

B項,“而嚴忌等則反對他這樣做”錯誤,原文“樑王始與勝、詭有謀,陽爭以為不可,故見讒。枚先生、嚴夫子皆不敢諫。”,由此可知,並不是嚴忌等反對他這樣做,而是嚴忌等人不敢諫。

故選B。

29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看到句子之後,首先應先回歸文本,把握句子中的重點實詞與虛詞,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現象,然後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惡”,忌諱;“斥言”,直言指責過失;“乃”,才;“致”,表達。第二句中,“弟”,古代稱呼妹妹亦為“弟”;“得幸”,受到寵幸;“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省略了介詞“於”,應為“竊聞長君弟得幸(於)後宮”。

【點睛】

參考譯文:

鄒陽,齊國人。漢朝建立後,諸侯王都親自治理百姓,招賢納士。吳王劉濞招納各地遊談之士,鄒陽和吳國的嚴忌、枚乘等都在吳國做官,三人都以能寫文章、善於辯論而著名。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吳王因為他的太子與當時文帝的太子劉啟下棋,二人爭道,吳王太子被劉啟打死,於是心懷不滿,稱病不上朝拜見天子,暗中有反叛之謀,鄒陽上書勸諫。因為謀反之事尚不明朗,不能明加指責,所以先以秦為喻,然後才表達自己的真實用意。吳王不聽他的話。這時,景帝的小弟弟樑孝王尊貴得勢,也招納士人,於是鄒陽、枚乘、嚴忌都知道吳王不能接受勸諫,就離開吳王而到樑國,與樑王交遊。鄒陽很有謀略,又*情剛直,不苟合取容,特立獨行於羊勝、公孫詭之間。羊勝等人忌恨他,就在樑王面前中傷他。樑王很生氣,就把鄒陽投入獄中,準備殺死他。鄒陽在他鄉交遊,遭受讒言而被捕,恐怕死後留下惡名而被人唾罵,就從獄中向樑王上書。鄒陽的上書交到樑孝王那裏,樑孝王立刻把鄒陽釋放,終於把他列為上等賓客。起初,羊勝、公孫詭想讓樑王請求做漢朝的皇位繼承人,樑王也曾上書漢朝皇帝,希望賜給他容車之地,使他可以直接進入長樂宮,他要役使樑國的百姓修築甬道,以便朝見太后。袁盎等大臣議論,認為不可行,天子沒有批准。樑王大怒,派人刺殺了袁盎。皇帝懷疑是樑國乾的,就不斷派使者前去責問樑孝王。樑王與羊、公孫詭開始謀劃這件事時,鄒陽諫諍認為不行,所以遭受讒言。枚乘、嚴忌都不敢進諫。等到樑國的事情敗露,羊勝、公孫詭被殺死,樑孝王害怕被誅殺,才想到鄒陽的諫言,對鄒陽深表歉意,賞賜給他一千斤黃金,讓他想辦法解脱皇帝對樑的責罰。鄒陽向來聽説齊人王先生,年過八十,很有謀略,就前往拜見,説明來意。王先生説:“難啊!想讓鄒陽到長安去拜見王美人的哥哥王長君。鄒陽告別離去,徑直西奔長安,經門客引導而見到王長君。鄒陽在王長君家逗留了幾天,趁空閒無人之時而請求王長君説:“我私下聽説您的妹妹在宮中很受皇上的寵幸,而您的行為則有很多不檢點的地方。現在朝廷正全力追查袁盎遇刺一案,樑王恐怕因罪被殺。如果這樣的話,太后就會憤懣悲傷,怒氣沒處發泄,將要咬牙切齒、橫眉豎目地拿貴幸的大臣開*。我恐怕您的處境很危險,暗暗為您擔心。您如果能巧妙地勸説皇上,使他不要把樑國的事窮追到底,您必然能與太后結下恩德。太后刻骨銘心地感激您,您的妹妹又會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寵愛,您的尊貴的地位就會像金城一樣穩固。同時您又有存亡國、繼絕世之功,將會德澤傳佈天,美名永遠流傳,希望您仔細考慮。” 王長君説:“遵命!”於是尋找機會進宮勸説皇帝。再加上韓安國也拜見了長公主,替樑王説情,這件事終於沒被查辦治罪。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