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小題。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萬里橋②。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練習題3.3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小題。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萬里橋②。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小題。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南浦清*萬里橋② 。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 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7.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與“清*”

B.第三、四句中的“諸弟”與“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聖朝”

D.第七、八句中的“時極目”與“日蕭條” 

18.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內”“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遲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 

19.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回答】

17.D

18.D

19.全詩表現了作者感傷時局,懷念諸弟,孤獨隱憂的思想情感。首聯寫作者野望所見的“西山”和“清*”悽清景*,融情於景。中間兩聯寫作者由所望之景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的慚愧。尾聯寫出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轉“蕭條”的隱憂。

【解析】

17.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這是考查詩歌中“對仗”的技巧。首先應瞭解“對仗”的要求,然後再結合詩句進行分析。“時極目”與“日蕭條”對不上,“極目”意思是“極目遠望”,是動詞*,“蕭條”是形容詞,詞*對不上。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型別,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比如本題中,D項就是詞*對不上。

18.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的一項”。詩歌的題目是“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萬里橋”,這兩句是寫所望之景,切合“望”。“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海內外處處烽火,諸弟流散,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這是由望而觸發的感懷。“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由“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這是詩人的感慨。“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出郊”切合“野”,“極目”切合“望”。。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應先認真審題,明確提問的方向,“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需要分析詩歌的標題——“野望”,“野”交代地點,“望”交代人物的動作;然後分析詩歌的內容,明確哪些內容與標題相合。詩歌的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為向內審視。首聯切合“望”,頷聯和頸聯是內在的感慨,尾聯切合詩歌的標題。

19.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同時還要指出表達這種情感的手法。考生可在整體感悟詞的意境的基礎上,抓住描寫的關鍵詞來理解。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鬱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詩歌的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後面的註解。對於本題,考生應抓住詩歌中的景物、作者的身世遭遇等來分析情感。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