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祕書,...

練習題3.1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祕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祕書,講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哀帝初即位,大司馬王莽舉歆宗室有材行,為侍中太中大夫,遷奉車光祿大夫,貴幸。復領五經,卒父前業。歆乃集六藝群書,種別為七略。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時,詔向受穀梁春秋。十餘年,大明習。及歆校祕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歆大好之。時丞相史尹鹹以能治左氏,與歆共校經傳。歆略從成及丞相翟方進受,質問大義。初左氏傳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傳文以解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歆湛靖有謀,父子俱好古,博見強志,過絕於人。歆以為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後,傳聞之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歆數以難向,向不能非間也,然猶自持其穀梁義。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曰: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其言甚切,諸儒皆怨恨。是時,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歆移書,上疏深自罪責,願乞骸骨罷。及儒者師丹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廣道術,亦何以為非毀哉?”歆由是忤執政大臣,為眾儒所訕,懼誅,求出補吏。為河內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後復轉在涿郡,歷三郡守。數年,以病免官,起家復為安定屬國都尉。

(節選自《漢書·楚元王傳》)

246.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B.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C.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D.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247.下列各組句子中,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待詔,漢代以才技徵召士人,使之隨時聽候詔令,優異者待詔於宦者署,以備顧問。

B.六藝,六種儒家經書的統稱,此與《師說》“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六藝”意思相同。

C.穀梁,註解《春秋》的典籍,與公羊、左氏合稱“春秋三傳”,問世最早,漢時受到推崇。

D.乞骸骨,簡作乞骸,使骸骨得以歸葬於故鄉,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

24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歆學識淵博,才能卓然。他通《詩》《書》,貫六藝,精數術,撰《七略》,校經傳,被成、哀二帝器重。

B.劉歆博採眾長,推陳出新。研究《左傳》時,他師從尹鹹及丞相翟方進,並引用傳文解釋經典,獨闢蹊徑。

C.劉歆治學嚴謹,堅持己見。他認為左氏比穀梁、公羊更能接近孑L子的意旨,連父親也不能把觀點強加於他。

D.劉歆直言遭禍,圖身自保。他因言辭得罪師丹等人請求離開朝廷,任河內太守時,又請求徙守五原以避禍。

24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l)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

(2)歆由是忤執政大臣,為眾儒所訕,懼誅,求出補吏。

【回答】

246.C

247.C

248.D

249.(l)各位博士有的不肯與劉歆答辯,劉歆於是給太常博士發文書,責備他。

(2)劉歆因此觸犯了掌權的大臣,被很多儒生誹謗,他擔心被誅殺,便請求出京補任地方官吏。

【解析】

24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正確斷句為:今聖上閔文學錯亂,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欲以杜塞餘道,非所望士君子也。

其中,“試左氏可立不”的“不”字與“立”字同屬於“試”的內容,不能斷開,排除B項;“欲以杜塞餘道”的“餘道”是“杜塞”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AD項。

故選C。

247.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

C項,穀梁“問世最早”錯,原文有“歆以為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後,傳聞之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可見《穀梁傳》問世並非最早。

故選C。

248.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資訊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

D項,“請求徙守五原以避禍”錯,原文是“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以避禍”文中無此意。

故選D。

249.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或,有的;置對,答辯;因,於是;責讓,責備。(2)由是,因此;忤,觸犯;訕,誹謗;出,出京。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劉歆字子駿,年輕的時候因為精通《詩經》《尚書》,擅長寫文章被漢成帝召見,在官府等待詔令,官任黃門郎。河平年間,奉旨與父親劉向主持校勘皇家書籍,講解《詩》《書》《禮》《易》《樂》《春秋》等書的註解,對於諸子學說、詩賦、算數、醫術,沒有他所尚未研究到的。漢哀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大司馬王莽舉薦劉歆作為皇家宗室的才華與品行,官任侍中太中大夫,又升任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常常受到皇帝的寵信。並且主持講解《五經》的工作,完成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劉歆蒐集了有關六藝的叢書,並替它們分類,寫成了一部書名為《七略》。劉歆和劉向開始都致力於研究《易》。漢宣帝時,朝廷命劉向講授《春秋穀梁傳》。十餘年後,劉向已經對其熟習不過。到了劉歆校勘皇家書籍的時候,看見了古文(也就是篆書的)《春秋左氏傳》,非常喜歡。當時的丞相史尹鹹擅長研究《左傳》,和劉歆共同校勘經書的註解。劉歆曾經跟從尹咸和丞相翟方進學習,(研究左傳主張)問疑而質*經傳的主旨。一開始的《左傳》多是古字古言,研究者的註解只是訓詁字義而已,到了劉歆研究《左傳》,則引用左傳的文字來解讀春秋經,互相闡發主旨,從此字義、章節、句讀、主旨才開始完備。同時,劉歆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沉著冷靜而有謀略,他們父子都喜好研究古典,博聞強識,遠超世人。劉歆認為左丘明的喜好與憎惡與聖人相同,曾經親自見到了孔夫子,而《公羊傳》、《穀梁傳》的作者公羊高、穀梁赤是在孔子親授之七十二賢之後,依靠傳聞而得知的聖人言論的和親身見到的,它們的詳盡程度不同。劉歆數次以此駁難劉向,劉向不能非難、反駁他的觀點,然而仍然堅持《穀梁傳》的主旨。漢哀帝令劉歆和《五經》博士講解論述左傳的大義,諸位博士都不支援他的建議,劉歆因此把左傳這部書移交太常博士管理,責備那些五經博士。說:“聖上明確下詔,考察《左傳》是否可以立於學官,派遣近臣奉旨執行命令,將以此輔助微弱的正統之學,與幾位君子齊心協力,希望能將廢棄的遺留下來的書籍傳承不絕。如今就不是這樣了,大家固步自封,不肯試行,企圖阻塞我的道路,實在是君子所不能容忍的。”他的話很激進,諸位儒者都很怨恨他。當時,名儒光祿大夫龔勝因為劉歆移書上疏而深深地自責,希望能告老還鄉。到了儒者師丹做大司空的時候,也大怒不已,上奏朝廷說劉歆破壞了舊的規章,非難譭棄了先帝所立下的典範。皇上說:“劉歆想要弘揚儒家之道,怎麼能以為是非難和譭棄呢!”劉歆因此得罪了執政大臣,被眾位大儒所訕謗,他害怕被殺,請求出任補官,任河內太守。因為皇家宗室不適合在三河以外的地區做官,改為鎮守五原,後來又轉為涿郡,一共做了三郡的太守。數年之後,因病免官,重新做官又做了安定屬國的都尉。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