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我們知道*文化經常講孝道,尤其儒家更講孝道。我們要研究孝道,就必須看孔子思想系統下的這部《孝經》。《孝...

練習題1.56W

問題詳情:

   我們知道*文化經常講孝道,尤其儒家更講孝道。我們要研究孝道,就必須看孔子思想系統下的這部《孝經》。《孝...

    我們知道*文化經常講孝道,尤其儒家更講孝道。我們要研究孝道,就必須看孔子思想系統下的這部《孝經》。《孝經》中說什麼樣子才是孝呢?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來為政,也就是我們所講公務員是*公僕的道理一樣的。所以後來發展下去,唐宋以後的論調:“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也一定是忠臣。①

    孟懿子是魯國的大夫,他向孔子請教有關“孝”的問題。孟懿子是從政的人,孔子相當尊敬他,答話就比較含蓄,只說:“不要違背”,不要違背什麼呢?不違背天下人的意思,必須大孝於天下,就是這個道理。他知道這樣的答覆孟懿子也不一定懂,這種說法,土話名之為“歇後語”、“隱語”,後面的意思要人猜的。他為什麼這樣答覆?意思是說,你孟懿子的身份不同,既然是從政的人,對天下人要負公道的責任,視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這是大臣的風度。所以“無違”,就是不可違反人心。②

    但是他對孟武伯這位世家公子的問孝,答覆就大不同了,他說孝道很簡單,你只要想到當你病的時候,你的父母那種著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個人而言——所謂孝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你只要記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麼著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父母,就是孝;換句話說,你孟武伯是世家公子,將來一定會當政的。我們讀歷史曉得一句話,就是最怕世家公子當政“不知民間之疾苦”。所以為政的道理,要知道民間疾苦,曉得中下層社會老百姓的苦痛在哪裡。所以愛天下人,就要知道天下人的疾苦,如父母瞭解子女一樣,你將來從政,必須記住這個道理。③

    世家公子不知民間之疾苦,往往是失敗的。我們看到晉惠帝當天下大荒年的時候,太監對他講大家沒有飯吃,他說:“何不食肉糜?”這就是不知道民間之疾苦。我們還可以從歷史上得到一個結論,凡是創業的帝王,都了不起,兩三代以後的皇帝“長於深宮寺人女子之手”,連米從哪棵“樹”上長出來都不知道的這一類皇帝,我代他創造了一個名稱,叫他們為“職業皇帝”,他天生的一定當皇帝。這些“職業皇帝”往往犯一個心理毛病——自卑感,他們非常自卑。所以歷史上“職業皇帝”非常糟糕,對於文臣,反感他學問比自己好,對於武將,他也要反感,覺得武功不如人,所以“職業皇帝”往往是做出殺戮重臣、罷黜能臣等等莫名其妙的事,註定了他的失敗。④

    然後,我們要討論到一個孝道的大問題。*文化,對於家庭教育來講,素來就有以“忠孝傳家”相標榜的,可見*文化把孝道看得很重,這個我們就要先懂得*整個的歷史文化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與歐美各國都不同。研究西方文化,要從整個歐洲去看;而研究歐洲文化,必須研究希臘文化,從雅典、斯巴達兩千多年以前開始;同時要知道西方文化與我們有基本的不同,*這個國家,因為地理環境影響,能夠“以農立國”,歐洲做不到,尤其希臘做不到,他們要生存,必須發展商業。過去歐洲的歷史,在海上的所謂商業,看得見就是做生意,看不見時就做海盜,所以十六世紀以前,西方缺乏財富,窮得一塌糊塗;十六世紀以後,搶印度、騙*,黃金才流到西方去,所謂西方文化、經濟發展等等,原先都是這樣來的。⑤

    我們瞭解西方文化以後,再回頭來看*,*以農立國,有一個文化精神與西方根本不同,那就是*的宗法社會。秦漢以後,又由宗法的社會變成家族的社會,也是宗法社會的一個形態。家族的孝道,雖然把範圍縮小了,但精神是一貫的。這個孝字,也是我們剛剛提到的,是人情世故的擴充,把*這個孝字,在*上提倡實行而蔚為風氣,是在西漢以後,魏晉時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晉朝以後,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都是“以孝治天下”。我們看歷朝大臣,凡是為國家大問題,或是為愛護老百姓的問題,所提供的奏議,很多都有“聖朝以孝治天下”的話,先拿這個大帽子給皇帝頭上一戴,然後再提出該“如何如何”的建議,這是我們看到*文化提倡孝的好處、優點。⑥

——節選自《論語別裁》

15.從文章的內容看,以下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    )(6分)

    A、*封建社會提倡“孝道”的目的就是要求子女孝順父母,構建*的教庭關係。

    B、孔子對孟懿子提出“無違”,是因為孔子認為“孝道”是對一個大臣的基本要求。

    C、孔子對孟武伯“問孝”的答覆,意在告誡孟武伯為政者要關心天下人的疾苦。

    D、歷史上的“職業皇帝”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久居深宮,孤陋寡聞。

    E、無論是宗法社會還是家族社會,“孝道”的精神是一貫的。

16.1.作者認為要研究“孝道”,就必須讀《孝經》,理由是:(    )(3分)

    A、“孝道”是儒家的觀點,而《孝經》是儒家的經典。

    B、“孝道”是儒家的觀點,而孔子是《孝經》的編纂者。

    C、《孝經》對儒家“孝道”的含義作了明確的闡釋。

    D、《孝經》指出了“忠臣”和“孝子”之間的因果關係。

17.文章在第五、六自然段將歐洲文化和*文化作了比較,請簡答這樣寫的目的。 (4分)

答:                                                                         

                                                                              

                                                                             

                                                                             

18.*從魏晉以來,歷朝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析統治者這樣做的原因。(5分)

答:                                                                         

                                                                             

                                                                            

【回答】

15.C、E(6分)(A.*封建社會提倡“孝道”的目的不僅要求子女孝順父母,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B.是因為孔子認為從政的人,對天下人要負公道的責任,視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 “孝道”就是“無違”,即不可違反人心。D.歷史上的“職業皇帝”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民間疾苦,還犯自卑感的心理毛病)

16.C(3分)

17.說明孝道歷來為*人所推崇的文化背景,同時隱含著作者對西方文明發展的藐視態度。(4分)

18.(1)孝和忠密切聯絡,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2)推崇孝道可以使為官不違天下人心,愛護百姓。(5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5分)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