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隋末,在東都與李密戰,敗,同輩百餘人皆就死,賊...

練習題1.6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隋末,在東都與李密戰,敗,同輩百餘人皆就死,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

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隋末,在東都與李密戰,敗,同輩百餘人皆就死,賊帥張弼見而異之,獨釋與語,遂定交於幕下。義兵入關,大亮自東都歸國,授土門令。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所擊輒平時太宗在藩巡撫北境聞而嗟嘆。其後,胡賊寇境,大亮眾少不敵,遂單馬詣賊營,諭以禍福,群胡相率前後降者千餘人,縣境以清。高祖大悅,以功賜奴婢百人。大亮謂曰:“汝輩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為賤隸乎!”一皆放遣。

貞觀元年,出為涼州都督,以惠政聞。嘗有臺使到州,見有名鷹,諷大亮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獵,而使者求鷹。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晉王為皇太子,東宮僚屬,皆盛選重臣。以大亮兼領太子右衛率,俄兼工部尚書,身居三職,宿衛兩宮,甚為親信。大亮每當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嘗勞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臥。”其見任如此。大亮雖位望通顯,而居處卑陋,衣服儉率。至*忠謹,雖妻子不見其惰容。每懷張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時為將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嘗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多推家產以遺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於太宗曰:“臣有今日之榮,張弼力也。”太宗遂遷弼為中郎將,俄代州都督。時人皆賢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尋遇疾,太宗親為調*,馳驛賜之。卒,時五十九。

親戚孤遺為大亮所鞠養,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為舉哀於別次,哭之甚慟,廢朝三日。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諡曰懿,陪葬昭陵。

(刪節自《舊唐書?列傳第十二》)

11.下列對第一段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所擊 / 輒平 / 時太宗在藩 / 巡撫北境 / 聞而嗟嘆

B.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 / 所擊輒平 / 時太宗在藩巡撫 / 北境聞而嗟嘆 

C.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所 / 擊輒平 / 時太宗在藩巡撫 / 北境聞而嗟嘆

D.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 / 所擊輒平 / 時太宗在藩 / 巡撫北境 / 聞而嗟嘆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諡,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B.藩,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邊防重鎮。

C.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車馬。

D.出,古代稱地方官調任到京城為官。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弼對李大亮有不殺和賞識之恩。隋末時李大亮戰敗,與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處死了,只有他被張弼釋放併成了張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憑藉冷靜勇敢建功。胡人進犯他所轄縣境時,面對敵眾我寡難以取勝的情況,他獨闖敵營,最終使轄區恢復了太平。

C.晉王成為皇太子後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規模選拔皇太子臣屬的時候,李大亮作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時委任了劍南道巡省大使等三個重要職務。  

D.李大亮死後仍獲得榮耀。他撫養的孤兒像對待父親一樣為他服喪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賜予他美諡,允許他陪葬昭陵。

14.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亮嘗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多推家產以遺弼,弼拒而不受。

(2)親戚孤遺為大亮所鞠養,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回答】

11.B

12.D

13.C

14.

(1)重點詞語:“識”、“持”、“推”。李大亮曾經在路上遇見而認出了他,(就)抱著張弼哭,多多推讓家產來送給張弼,張弼拒絕不接受。

(2)被李大亮所撫養的內外親屬的孤兒,像對待父親一樣為他服喪的有十五人。

【解析】

試題分析:

1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可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再根據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係,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誌*詞語斷句。例如,“所字結構”“所擊”不要斷開,“北境”是“聞”的主語,不是“巡撫”的賓語。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然後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1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篩選資訊的能力。解答本題,可根據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D出,古代指京官外調。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出,古代指京官外調。故選D。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易錯*示】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大學聯考的一個常考點,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即考生誤認為從文字中即可找到*,而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複習鞏固。選項中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D就屬於古代官員年號、諡號之類的文學常識。

1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同時”有誤,原文是“不久兼任工部尚書,身居三職”。故選C。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定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定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C就屬於曲解詞義的錯誤。

14.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識”、“持”、“推”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1)中的介賓短語後置句(2)中的被動句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解答句子翻譯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李大亮,是雍州涇陽人,年少時就有文武才幹。隋朝末年,在東都洛陽與李密交戰,戰敗,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處死,敵人的統帥張弼見到他而認為他與眾不同,就單獨釋放了他跟他談話,於是兩人在帳篷裡結為朋友。正義之師入關後,李大亮從東都洛陽歸附國朝,擔任土門(河北井陘的古稱)縣令。屬縣百姓有饑荒,盜賊來侵犯,李大亮賣掉自己所騎的馬把錢分給貧弱的人,用開墾土地勸勉人們,當年就獲大豐收。他親自搜捕盜賊,所攻打之處總能平定。當時太宗位居藩鎮,巡視安撫北部地區,聽說他的事蹟而讚歎。那以後,胡人侵犯邊境,李大亮部眾少不能抵擋,就單人匹馬到敵人*營,把禍福向他們講明,胡人感動悔悟,胡人前前後後一個接一個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屬縣境內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興,按照功勞賞賜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對這些人說:“你們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國家滅亡而到了這個地步,我又怎麼忍心把你們當做低賤的奴隸呢!”全都放走了。

貞觀元年,他離開都城擔任涼州都督,憑藉仁愛寬厚的治理聞名。曾經有宮裡來的使者到了涼州,見到涼州有著名的獵鷹,就暗示李大亮獻上它。李大亮祕密呈上奏章說:“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獵了,但使者卻索要獵鷹。如果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違背您過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這說明派遣的不該是這樣的人。”

貞觀八年,擔任劍南道巡省大使。貞觀十七年,晉王成為皇太子,東宮太子的屬官,都大規模從重臣裡選拔。讓李大亮兼任太子右衛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書,身居三職,值宿保衛兩宮,特別被親近和信任。李大亮每當夜裡值班,一定整宿不脫衣服小睡。太宗曾經慰勞他說:“到了你夜裡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這樣被信任。李大亮雖地位名望顯赫,但住處地勢低窪狹小簡陋,衣服儉樸隨意。至於本*忠誠謹慎,即使是妻子兒女也沒有見過他有懈怠的樣子。他常常想起張弼的恩惠,卻一直不能報答。張弼當時擔任將作丞,自己隱藏不說。李大亮曾經在路上遇見而認出了他,(就)抱著張弼哭,多多推讓家產來送給張弼,張弼拒絕不接受。李大亮對太宗說:“我有今天的榮耀,是張弼的幫助啊。”太宗於是就提拔張弼擔任中郎將,不久擔任代州都督。當時的人都賞識李大亮沒有背棄張弼的恩德,稱讚張弼不誇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親自為他調*,用驛馬快傳賞賜給他。他去世時五十九歲。

被李大亮所撫養的內外親屬的孤兒,像對待父親一樣為他服喪的有十五人。太宗為他在另外的臨時住處表達哀思,為他哭得特別悲痛,停止處理朝政三天。追封他為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諡號叫懿,陪葬在昭陵。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