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題。(13分)常想一二    陳魯民晉人羊祜(hù)說過:“天下不如意事,十常...

練習題1.5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題。(13分)常想一二    陳魯民晉人羊祜(hù)說過:“天下不如意事,十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題。(13分)

常想一二

     陳魯民

晉人羊祜(hù)說過:“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他這話還真不是無病呻吟。他立志伐吳,統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總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個硬對手陸抗,讓他無計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陸抗病死了,他正準備出兵,晉武帝又聽信賈充讒言,不願動武,錯過伐吳最好時機;又過了幾年,晉武帝終於想明白了,要大動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動了,不由得發出這千秋遺憾。

宋人*棄疾也有同感:“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棄疾立志抗金,收復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幫主和反戰君臣,百般阻撓,處處掣肘,讓他空有一腔報國志,在等待與無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爭氣,讓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壯志難酬,他只有寄情於詩詞曲賦中,發發英雄牢騷,出出豪壯怨氣。好在“無心*柳柳成蔭”,他的牢騷怨氣竟也有“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氣勢,無意中又成了一個“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標本。

捫心自問,我們多是些平常人,沒有羊祜、*棄疾那麼大的襟懷和抱負,不如意的層次也沒他們那麼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卻一點不比他們少,雖然都是些家長裡短,庸常小事,雞蟲得失,小悲小傷,但也常讓我們心情鬱悶,無法排遣。

其實,細想起來,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爭一些不該爭或意思不大的東西,爭位置,爭職稱,爭榮譽,爭排場,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或老是和這個比和那個比,結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種慾望太強,結果力不從心,自尋煩惱。那麼,我們不妨適當放棄一些身外之物,減一減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會減少。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這是*元老於右任的人生態度。他曾寫過這樣一副著名對聯:“少思*,常想一二”,橫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的大趨勢基本無法改變,那何妨索*忘掉或少思那不順心的“*”,多想想讓人高興的“一二”。這可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不是鴕鳥的埋頭戰術,而是達觀者的生活態度。

比如說吧,是楚霸王,你就應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別姬;關老爺呢,該常想過五關斬六將,少思走麥城;曹孟德就應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慘敗;李後主呢,要常想“鳳*龍樓連霄漢”,少思“最是倉皇辭廟日”;孟進士呢,該常想“春風得意馬蹄疾”,少思“昔日齷齪不足誇”;東坡先生,則宜常想“千里共嬋娟”,少思“高處不勝寒”;清照女士,當多想“應是綠肥紅瘦”,少思“悽悽慘慘慼戚”;拿破崙元帥呢,應常想奧斯特里茨戰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鐵盧。總之,要多想“金榜題名”的高興事,少思那“將*被擒”的倒黴事。

不過,“少思*,常想一二”,也要講個辯*法,把握好一個度。“常想一二”是為了調整情緒,保持樂觀,但絕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覺,自我*,感覺良好,而要積極開拓“一二”的領域,挖掘新的“一二”出來。“少思*”也不等於不思,一點不思那就成了沒肝沒肺的糊塗蟲,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經驗教訓,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諦,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18.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19.文章開篇為什麼要列舉晉人羊祜和宋人*棄疾的事例?(2分)

20.針對平常人不如意時心情鬱悶的情況,作者談到哪兩種排遣的方法?(2分)

21.文章最後一段能刪掉嗎?為什麼?(2分)

22.請結合豐富的課內外積累,談談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字左右)(5分)

【回答】

*:18.我們應該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19.是為了用名人的事例*“不如意事,十之*”的道理,從而引出平常人不如意的事情也很多,進而引出作者“常想一二”的觀點。

20.適當放棄一些身外之物,減一減太盛的名利之心;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或持達觀者的生活態度)。

21.不能。為了避免讀者產生誤解,文章最後一段從辯*的角度對“少思*”和“常想一二”進一步論述,這樣就使得論述更嚴密,中心論點更客觀,不顯得片面化、絕對化。

22.示例:“常想一二”是達觀者的人生態度。霍金的病痛把他固定在輪椅上,但他卻用僅能活動的手指和一顆感恩的心探索宇宙之門;面對官場的黑暗,陶淵明選擇信步田園,聆聽鳥語的呢喃、微風的淺吟,在揮筆間流淌出東籬的菊花。只有擁有“常想一二”的豁達,才能造就非凡的人生。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