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馴火者”樑思禮董海望   192...

練習題1.41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馴火者”樑思禮董海望   192...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馴火者”樑思禮

董海望

    1929年,父親梁啟超去世時,樑思禮不滿5歲。

    樑思禮在天津讀完高中後,在母親朋友的幫助下,申請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州嘉爾頓學院的獎學金。母親變賣了一些家中值錢的物件,盡最大努力湊了400美元給兒子做路費。

    樑思禮去美國僅半個月,“珍珠港”事件爆發,美日宣戰,從此中美之間的通道被全部切斷,他和家人也徹底失聯。在美留學8年來,樑思禮從未得到過家人的接濟。

    為了省錢,他曾裹著大衣在零下40攝氏度的儲物室裡捱了一夜,險些被凍死,也曾在罐頭廠靠著冷凍豌豆熬過了一個暑假。儘管條件艱苦,但仍沒有磨滅他心中“工業救國”之夢。為了能夠轉入著名的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他放棄了嘉爾頓學院優厚的獎學金,改領每月微薄的盟國津貼。

    1949年夏,他拿到了美國**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博士學位。1949年9月,“克利夫蘭總統號”遊輪載著第一批在美求學的*留學生回國,樑思禮便在其中。

    歸國後,樑思禮面臨著極為窘迫的局面:沒有資料,沒有儀器,沒有導*實物……新*的航天事業,在一窮二白中艱難起步。

    1956年10月,新*第一個導*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樑思禮被任命為導*控制系統研究室副主任——錢學森院長手下的十個室主任之一。風華正茂的樑思禮,奔跑在夢想與火箭齊飛的路上。

    但很快,1962年的“東風二號”導*發*試驗,令躊躇滿志的樑思禮嚐到了失敗的痛切。

    這枚導*發*後不久,便搖搖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落在距發*點300米的地方。望著炸出來的大坑,在場的航天人泣不成聲,樑思禮卻一言不發。後來在回憶這一幕時,他說:“我從來不覺得會不行、得收攤了。在我的想象裡,就應該做下去,必須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樑思禮的“馴火史”更是一本“失敗者之書”。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獻給了新*的航天事業——從第一次試*導*起,一個又一個十年,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可越是“摔”得痛切,父親梁啟超的話便越發透徹真切:“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他感悟出人類心理的“知情意”,其發達圓滿的狀態就是“智仁勇”,即如孔子所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人要想成事,須得有遇事能斷的智慧,一不憂成敗,二不憂得失。

    況且,對於一位“馴火者”來說,失敗比成功“貴”得多。正因為歷經無數次失敗,才有了樑思禮開創的“航天可靠*工程學”。後來,他參與了“長征二號”系列火箭的研製工作,並創造了16次發*全部成功的紀錄。

    從第一顆原子*、第一枚導*、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第一艘神舟飛船……新*航天史上每個階段的“首次”,經過失敗的孕育,都像是樑思禮的孩子。

    正因為嘗過無數次失敗,當他主持發*的洲際導*橫跨南北半球,跨越6個時區,向著預定海域飛去,為碧海染上一些淺綠*時;當看到搜尋飛機旋翼逐漸貼近海面,粼粼波浪、碧海、翠綠相映成畫時,新*的航天人才閃著淚花、由衷讚歎這美景:“太美了,太美了,我們成功了!”

    航天這一行,樑思禮一做就是67年。

    2016年4月14日,樑思禮在*逝世,享年91歲。“總有東西比死亡更久遠。”目送他遠去的人們說。

    (原文有刪改)

    相關連結:

    樑思禮非常喜歡著名作家蕭伯納的名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人們。”耄耋之年的樑思禮,當起了“80後志願者”。

(《苟利國家生死以,蒼穹大業赤子心》)

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回國後的樑思禮在新*航天事業研究方面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無論是資料、儀器、導*實物等,什麼都沒有,由此可見當時新*航天研究的困境。

B.“風華正茂的樑思禮,奔跑在夢想與火箭齊飛的路上”一句不僅表現了此時樑思禮的年輕有為,也表現了他在研究火箭方面認真刻苦的態度。

C.“總有東西比死亡更久遠”指樑思禮在航天研究方面的成就和體現的精神將被人們永遠牢記,表現了人們對樑思禮致力於祖國航天事業研究的讚美。

D.樑思禮十分認同蕭伯納的一句名言,蕭伯納認為人生就要有轟轟烈烈做事情的精神,然後把這種精神傳遞給下一代,所以樑思禮在耄耋之年還擔任志願者。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樑思禮人生的成功是靠其父梁啟超的直接支援實現的。他牢記父親“一不憂成敗,二不憂得失”的教誨,直面失敗,最終取得成功。

B.和嘉爾頓學院豐厚的獎學金相比,普渡大學只發放微薄的盟國津貼,但樑思禮工業救國的理想驅使他做出選擇,轉入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

C.作為新*成立後第一批迴國的留美學生,樑思禮投身航天事業後頗受重用,1956年已經成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導*控制系統研究室副主任。

D.“粼粼波浪、碧海、翠綠相映成畫”,這種如詩的語言出現在人物傳記中,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又反映出航天人面對成功時的喜悅。

E.從一窮二白起步到躊躇滿志研究,從接連不斷的失敗到“航天可靠*工程學”的創立,樑思禮67年獻身航天事業,不愧為*的“馴火者”。

9.作為我國導*研究領域傑出的專家之一,樑思禮是如何看待失敗的?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4分)

【回答】

B  B項,“也表現了他在研究火箭方面認真刻苦的態度”說法片面,這句話中的“奔跑在夢想與火箭齊飛的路上”主要表現了樑思禮在火箭研究方面有著堅定的信念,沒有表現出他的“認真刻苦的態度。”

DE  A項,“樑思禮人生的成功是靠其父梁啟超的直接支援實現的”說法錯誤,而且“一不憂成敗,二不憂得失”是樑思禮對父親教誨的感悟,並非梁啟超的原話。B項,盟國津貼並非由普渡大學發放,且樑思禮領取盟國津貼是在進入普渡大學之前。C項,“作為新*成立後第一批迴國的留美學生”說法錯誤,樑思禮回國是在新*成立前。

①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無論是第一次導*發*的失敗還是之後無數的失敗,樑思禮都沒有退縮並一直堅持,直到成功。②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樑思禮認為失敗比成功更加珍貴,因為可以從失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樑思禮開創了“航天可靠*工程學”就是基於之前無數次的失敗得到的。③經過失敗後的勝利更難能可貴。樑思禮主持發*的洲際導*取得成功後,新*的航天人都由衷感到高興,這樣的成功也倍顯珍貴。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