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三)實用類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賞中華詩...

練習題1.58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賞中華詩...

(三)實用類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詩詞大會”風靡全國,“圈粉”無數。在“一笑二鬧三跳四唱”的*節目時代,“*詩詞大會”以優雅的方式脫穎而出。 

人們關注“*詩詞大會”,是因為內心對於精神雨露的渴求,而傳統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頭活水。詩詞大都比較凝練,朗朗上口。閱讀詩詞,人們享受著語言美感帶來的歡愉,同時也能感知詩詞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這大大拓展了人們的生活視野。閱讀詩詞,體悟詩詞作者的心境,跟他們進行心靈對話,有助於提升人們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學習像詩詞作者一樣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們關注“*詩詞大會”,還因為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較快,每天八小時上班,滿負荷運轉,單調乏味的生活讓人感覺壓抑,而讀詩可以暫時疏解內心的*鬱。“*詩詞大會”以引人入勝的形式吸引人們親近詩詞,從詩詞之美中獲取生活的詩意。 

生活需要詩意,但詩意並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個人只有徜徉於詩詞、發現詩意,才能在與詩詞相會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養,讓心靈空間更飽滿。生活不只是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

(摘編自“*新聞出版廣電網”,記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線上記者專訪了詩詞大會的主創團隊。央視科教頻道總監闞兆*說:“詩詞是情感的抒發,節目集中展現了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引發了廣大觀眾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也堅定了國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團’成員最小的7歲,武亦姝16歲,陳更20多歲,看到他們那麼年輕,就覺得中華文化後繼有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無數次被用來形容詩詞大會選手的一句話。“*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回憶,第二季總冠*、上海復旦附中的學生武亦姝,無論是在地方選拔還是在現場比賽中,都特別淡定。

“她得冠*的那一刻,我們想把攝像機推上去給個表情特寫,結果發現沒必要,她臉上特別平靜。” 

也許,傳統詩詞已經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遙遠,而詩詞大會正在拉近這個距離。 

闞兆*透露,其實詩詞大會的題庫內容85%以上來自中國小課本,所以對觀眾而言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我們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龍,得讓人看得懂,從大家熟悉的詩詞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觀眾的距離。”闞兆*說,“每一道題不僅是題目,還是話題的開啟,讓詩詞和古今生活有一種聯絡。我們不是要做一場考試,而是想通過詩詞陶冶人們的情*,滋養人們的心靈。” 

所以,詩詞大會的題目都頗“接地氣”。比如,把“減肥”與“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聯絡,把“化妝”與“卻嫌脂粉汙顏*,淡掃蛾眉朝至尊”聯絡,“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對應的則是“購房”——都是當下年輕人關心的話題。

詩詞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顏芳說:“其實詩詞的功能至今沒有失去,寫詩就跟發朋友圈一樣,都是情感的表達,很有趣,也很時尚。”

詩詞大會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詩意生活方興未艾。 

(摘編自《*青年報》,記者蔣肖斌) 

材料三: 

詩詞綜藝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種群話風突變,忽如一夜春風來,答題對詩、玩“飛花令”蔚然成風。眾聲喧譁之下,輿論也出現了反*,如“從詩詞大會生出學霸情結是一種不堪”“詩詞大會說白了還是一場電視秀”等。

16歲的上海女生武亦姝獲勝,成了風靡網路的古典風少女偶像,與新媒體喧囂傳播形成對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絕了媒體採訪。*蘇省鹽城中學語文老師劉百生告訴記者,“會背古詩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詞,成了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但熱潮總是令人*惕,這不代表咱們的詩詞教育很成功,反而說明國民整體古詩詞修養很缺。愛好古詩詞在當下還是頗為小眾。” 

在節目中,九宮格、干擾項、搶答等定輸贏的方式,也讓教育界人士嗅出了“應試”味道。也有選手靠“蒙”答對題目,在一些老師看來,這就是當下應試教育最厲害的地方,以答題技巧制勝,這個節目儼然一場標準化考試。“應試思維”是始終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糾結點。“應試思維”模式導致古詩詞多被視為“語言材料”,學生們只是機械記憶與練習,記知識點多過傳播文化,背離其作為“文學”和“文化”的本質。

近年來,被譽為“綜藝清流”的“百家講壇”、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文化盛會風靡一時,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淡漠似乎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追捧這些文化盛會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文化中最精緻的文字有一種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於網路語彙,仍心嚮往之這也是現在的家長在孩子三四歲時就令其背古詩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終仍被奧數和考級等佔據,缺失了“詩和遠方”。借古詩詞學霸爆紅的契機,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會的努力下,改善古詩詞教育的整體氛圍,以減少孩子的背書之苦,讓孩子帶著熱愛,去愜意感受和品味古詩詞之美。

當喧囂的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次美麗的“邂逅”,中華文化基因逐漸甦醒,這危機中的微曦,則彌足珍貴。 

                      (摘編自《揚子晚報》,記者張楠)

7.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為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側重闡述“*詩詞大會”風靡全國的原因,材料二從主創者的角度側重闡述舉辦“*詩詞大會”的意義和初衷。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選取了“*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冠*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說明“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理。

C.三則材料關注的都是“*詩詞大會”在丁酉新春爆紅的現象,都充分肯定了這檔綜藝節目所帶來的積極的社會影響。

D.三則材料都關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問題,但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前景並不都抱以樂觀的

態度。

8.下列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為合理的兩項是(4分)

A.三則材料都談到了“*詩詞大會”的影響,相比較而言,第一、第三則材料的觀點更能代表觀眾們對“*詩詞大會”的普遍看法。

B.三則材料來源不盡相同,有報紙,有新聞網站,但都及時捕捉到了社會熱點,體現了新聞講求時效*的特點。

C.對於同一綜藝現象的報道,三家媒體的受眾不同,報道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比如《*青年報》就突出強調了青年一代與詩詞的關係。

D.三則材料除了具有新聞客觀*的特點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文學**,如三則材料最後一段的抒情*語言,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

E.三則材料都不注重對新聞事實的詳細報道,而重在闡述對詩詞綜藝節目火爆現象的看法,以引發人們的思考。

9.“*詩詞大會”這一綜藝節目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進行概括。(5分)

答:

【回答】

7.A(B項材料三選取武亦姝的例子並不是為了”說明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理”,而是為了引發人們對詩詞教育乃至如何傳承傳統文化的理*思考。C項“都充分肯定了這檔綜藝節目所帶來的積極的社會影響”說法絕對,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D項“並不都抱以樂觀的態度”理解有誤,三則材料“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前景”都抱以樂觀的態度。) 

(A項“第一、第三則材料的觀點更能代’表觀眾們對《*詩詞大會》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誤,第三則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觀點,不一定能代表觀眾們的普遍看法。C項“三家媒體的受眾不同”理解不準確,三家媒體的受眾有交叉。E項“三則材料……重在闡述對詩詞綜藝節目火爆現象的看法”理解有誤,材料二是從主創者的角度側重闡述舉辦“*詩詞大會”的意義和初衷。)

9.①“*詩詞大會”帶領人們重溫經典詩詞,從而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位,讓人們在原本單調乏味的生活中發現了詩意和遠方;

②“*詩詞大會”所選擇的詩歌都很接地氣,從而拉近了傳統詩詞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吸引人們愛上古詩詞,有助於推動古詩詞的普及;

③“*詩詞大會”這一綜藝節目的爆紅,引發人們對詩詞教育乃至如何傳承傳統文化的理*思考;

④“*詩詞大會”集中展現了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引發了人們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催生了國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答出三點給5分,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