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如圖中的圖象(折線ABCDE)描述了一汽車在某一直線上的行駛過程中,汽車離出發地的距離s(千米)和行駛時間t(...

練習題1.56W

問題詳情:


如圖中的圖象(折線ABCDE)描述了一汽車在某一直線上的行駛過程中,汽車離出發地的距離s(千米)和行駛時間t(...
如圖中的圖象(折線ABCDE)描述了一汽車在某一直線上的行駛過程中,汽車離出發地的距離s(千米)和行駛時間t(小時)之間的函式關係,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給出下列說法:①汽車共行駛了120千米;②汽車在行駛途中停留了0.5小時;③汽車在整個行駛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80
3
千米/時;④汽車自出發後3小時至4.5小時之間行駛的速度在逐漸減少.其中正確的說法共有(  )





A、1個B、2個C、3個D、4個

試題*
練習冊*
線上課程
分析:根據圖象上的特殊點的實際意義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解:由圖象可知,汽車走到距離出發點120千米的地方後又返回出發點,所以汽車共行駛了240千米,①錯;從1.5時開始到2時結束,時間在增多,而路程沒有變化,說明此時在停留,停留了2-1.5=0.5小時,②對;汽車用4.5小時走了240千米,平均速度為:240÷4.5=


160
3
千米/時,③錯.汽車自出發後3小時至4.5小時,圖象是直線形式,說明是在勻速前進,④錯.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由圖象理解對應函式關係及其實際意義,注意總路程應包括往返路程,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回答】


分析:根據圖象上的特殊點的實際意義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解:由圖象可知,汽車走到距離出發點120千米的地方後又返回出發點,所以汽車共行駛了240千米,①錯;從1.5時開始到2時結束,時間在增多,而路程沒有變化,說明此時在停留,停留了2-1.5=0.5小時,②對;汽車用4.5小時走了240千米,平均速度為:240÷4.5=


160
3
千米/時,③錯.汽車自出發後3小時至4.5小時,圖象是直線形式,說明是在勻速前進,④錯.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由圖象理解對應函式關係及其實際意義,注意總路程應包括往返路程,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知識點:

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