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格    調胡海“格調”作為詩論術語...

練習題2.61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格    調胡海“格調”作為詩論術語...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格     調

胡海

“格調”作為詩論術語,是要求詩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調”的審美含義決定的,後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義決定的。這兩個字起初是並舉而非連用的,連用之後,有時也還分而論之。 

皎然《詩式》中說謝靈運的詩“其格高,其調逸”,這裡的“格”是就內容整體而言的,是謝靈運特立獨行的人格轉化成的精神境界;“調”不單指音調,是就形式整體而言的,指其音調*而自由,遣詞造句縱心任情。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論“格”而不論“調”,如說鄭谷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詩的境界。又說晚唐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詩人胸懷、境界賦予作品的總體風格。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中說:詩之法有五,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前三者大體對應於“格”,後二者則是對應“調”。嚴羽系統地探討詩法,後世詩法及文法的基本問題大多不出此範圍。寬泛意義上的格調論,包括思想要求和藝術要求、內容與形式關係以及整體上效法古典還是重視新變的古今之爭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滄浪詩話》中都有所涉及,故而嚴羽被視為開後世格調論先河之人。 

“格”“調”在詩文評中的連用標誌著格調論正式出現,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時偏於“格”的含義,是就內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時偏於“調”的含義,是就形式而言的審美*。 因為“格”指詩歌體制,是觀作品整體,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調論,“格”是詩歌體制、整體格局,是知覺層面的詩歌內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價值;“調”則是聽覺層面的音節聲調,與視覺層面的詩體——四言、五言、七言、長短句等相應,關乎情緒和感覺,不一定涉及意義。二者的結合,是形式美與或高遠或深沉境界的一體,只是在具體的詩文評論中可能偏於某一方面的意義。 

格調論除討論詩歌的形式與境界外,還展開了兩個具有一般*的文論問題,一是崇古還是創新;二是重內容還是重形式,主情還是主理。 

值得重視的是,當格調論涉及古今之爭、情理之爭、內容與形式之爭時,道德與審美、人格與文風的關係問題就凸顯出來。從孔子、劉勰到韓愈,都注重傳統道德的永恆價值,要求文章傳播正確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時也對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學者繼承了這一思想傳統,將人格與文章、藝術風格統一起來。沈德潛作為格調論的總結者,重詩教而崇尚溫柔敦厚之風。他在《說詩啐語》中說,六朝發揮了秦漢樂府的形式美、音樂美,至唐詩格律工整,興寄和詩教則有所缺失,他要求不僅學習唐詩的聲律美,更要追溯古詩的思想境界。 

現當代學者論及“格調”時,同樣是將人格和文風統一起來。評說一個人、一部書,一件藝術作品及其他審美物件之格調有無、高低,可能是道德評判,也可能是審美評判,可能是就內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風範而言,當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選自《文史知識·格調:人格與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嚴羽是格調論的提出者,他在《滄浪詩話》中對詩歌思想和藝術的要求、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以及詩歌寫作效法古典還是重視新變等進行了比較粗疏寬泛的論述。 

B.“格調”要求詩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義決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調”的審美含義決定的。 

C.明代用格調論評論詩歌“格調”時,“格”指詩的格局,探討詩的體制問題,即詩的境界和思想價值;“調”是音調,探討詩的音節聲調,即詩的情緒和感覺。 

D.現當代學者論述審美物件具有的“格調”時,會把人格和文風統一起來,可以是道德評判也可以審美評判,可能涉及文學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風範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評論詩歌用到的術語“格調”剛開始是“格”“調”分開用的,後來把兩個字連起來用,在之後論述詩歌時既可把“格調”分開用,也可以連起來使用。 

B.“格”作為詩論術語的含義很豐富,歐陽修論述鄭谷詩“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詩歌的境界,論述晚唐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指詩的總體風格。 

C.“格調”連起來用是詩形式美與高遠或深沉的境界的結合,標誌著格調論的正式出現,雖然“格調”的含義有所偏重,但自此論詩就要偏重於境界方面。 

D.沈德潛認為學習詩歌不僅要學習唐詩的聲律美,更要學習六朝的古詩,因為六朝古詩發揮了秦漢樂府的形式美、音樂美,在興寄、詩教方面要比唐詩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皎然《詩式》中從“格調”的角度討論了謝靈運詩的內容和形式,從謝靈運特立獨行的品格方面討論他的詩歌的精神境界,從音調、用詞方面體會詩人的隨*。 

B.嚴羽把寫詩方法概括為五類,“體制、格力、氣象”大致對應“格”、“興趣、音節”大致對應“調”,後世探討詩法和文法沒有脫離嚴羽系統探討詩法的範疇。 

C.格調論除討論詩歌的形式和境界外,還討論崇古還是創新、重內容還是重形式和主情還是主理的問題,這就要涉及道德與審美、人格和文風的關係等問題。 

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傳統道德的永恆價值,注重提高藝術品位,寫文章時盡力表現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藝術風格統一起來,以此傳播正確思想。

【回答】

1.A(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A項,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表述的是“寬 泛意義上的格調論”“這些問題在《滄浪詩話》中都有所涉及”,意思是“寬泛”地討論“格調論”,並不是說《滄浪詩話》對“格調”內容“進行了比較粗疏寬泛的論述”。)

2.C(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無中生有,“但自此論詩就要 偏重於境界方面”於文無據。)

3.B(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項,過於絕對,“後世探討詩法 和文法沒有脫離嚴羽系統探討詩法的範疇”的說法太絕對,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嚴羽系統地探討詩法,後世詩法及文法的基本問題大多不出此範圍”。)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