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練習。狄仁傑以資授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黜陟河南,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

練習題1.6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練習。狄仁傑以資授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黜陟河南,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練習。

狄仁傑以資授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黜陟河南,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驚謝曰:“仲尼雲:‘觀過,斯知仁矣。足下可謂海曲明珠,東南遺寶。”特薦為幷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任,於幷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候雲移乃行。

權善才,高宗朝為將*,中郎將範懷義宿衛昭陵,有飛騎①犯法,善才繩之。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勝,命殺之。大理丞狄仁傑斷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奈何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請不奉詔。”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終須死。”仁杰固諫,侍中張文瓘以笏揮令出,仁杰乃引張釋之高廟、*毗牽裾②之例,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以為不難。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不難。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不納臣言,臣瞑目之後,羞見釋之、*毗於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懸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法既無恆,萬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今日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編入史。又曰:“仁杰為善才正朕,豈不能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後因諫事,高宗笑曰:“卿得權善才便也。”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廷懼之,仁杰按之,請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雖國之英秀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不欲推問請曲赦之棄臣於無人之境以為忠貞將來之戒”高宗乃許之。由是朝廷肅然。

(選自《大唐新語》,有刪改)

【注】①飛騎:唐代皇帝的侍衛*士。②張釋之:西*,以善諫聞名。*毗:三國魏人,以力諫聞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也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

【小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雖國之英秀/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不欲推問/請曲赦之/棄臣於無人之境/以為忠貞將來之戒/

B.雖國之英秀/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不欲/推問請曲赦之/棄臣於無人之境/以為忠貞將來之戒/

C.雖國之英秀/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不欲推問/請曲赦之/棄臣於無人之境/以為忠貞將來之戒/

D.雖國之英秀/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不欲/推問請曲赦之/棄臣於無人之境/以為忠貞將來之戒/

【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對官員的晉升或進用,“陟”指對官吏的降職或罷免。

B.“陛下”原來指的是帝王宮殿的臺階之下,後來引申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

C.“逆龍鱗”比喻犯人主或強權之怒。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觸之者則必殺人。後人用“龍鱗”指皇帝或其威嚴。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剝奪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並強制其服勞役,“流”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

15.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狄仁傑憑著資歷、聲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職,卻被吏人誣告,當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後連忙向他道歉,並推薦他為幷州法曹。

B.將*權善才查辦了犯法的飛騎兵,得罪了飛騎兵,飛騎兵為了報復,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權善才的罪行,誣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樹。唐高宗聽了悲傷得痛哭流涕。

C.狄仁傑堅持為權善才進諫,在侍中張文瓘揮動笏板命令其出去時,狄仁傑援引古例強行勸諫,稱讚高宗有如堯舜,最終說服了高宗,挽救了權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兩段關於狄仁傑執法的故事,刻畫人物以語言描寫為主,通過典型事件和生動的人物對話,充分表現了狄仁傑高超的辯才和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善才情不可容,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

(2)法既無恆,萬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今日為始。

【回答】

15.C

16.A

【小題3】B

【小題4】

(1)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寬容,按法律雖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須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殺掉。(“情”“容”“恨”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法律既然沒有恆久固定的標準,那麼天下人該往哪裡放置自己的手腳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變法律,請從今天開始吧。(“恆”“萬方”“措”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5.文言斷句要先確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即使王本立是國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會缺少像他那樣的人?您為什麼要憐惜一個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汙呢?你一定不想查辦他的話,就請特赦了他,再將我流放到邊遠無人的荒地去,以作為將來忠臣的鑑戒”。再結合斷句的一般規律,如“陛下”作為主語,其前斷開。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A“黜”“陟”的意思說反了。“黜”指對官吏的降職或罷免; “陟”指對官員的晉升或進用。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小題3】B項“捏造”“誣陷”不準確,從下文狄仁傑的判斷來看,權善才的確有“砍伐陵柏”的行為。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4】文言翻譯要先確定考點,之後串聯成句,注意補充省略成分,努力使翻譯的句子語意通順,本題涉及的考點有(1)“情”狀語,在情理上;“容”寬容;“法外”超越法律的界限。(2)“恆”標準;“萬方”天下人;“措”放置。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翻譯】狄仁傑憑資歷、聲望出任汴州判佐。時任工部尚書的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人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後,)很驚訝地對狄仁傑道歉說:“孔子說過:‘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您狄仁傑真是海灣中的明珠,東南地方的遺落的寶物”,於是特別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法曹。狄仁傑的父母住在河陽,狄仁傑去赴任時,在幷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著天空中一朵白雲孤獨飄飛,對左右跟隨的人說:“我的父母住在白雲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他悲傷落淚佇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雲飄遠了才走開。

權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時候擔任將*。下屬中郎將範懷義率衛隊在昭陵(太宗之墓)駐守護衛,有一個侍衛犯了法,權善才依法查辦了他。飛騎兵就多次請求拜見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淚,說權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樹,對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傷,痛哭不止,命令殺掉權善才。大理丞狄仁傑據法律判權善才的罪,僅僅是免掉了官職。高宗大發脾氣,命令迅速執行死刑。狄仁傑說:“法律是陛下制訂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為什麼因為砍伐了幾棵小柏樹而殺掉大臣呢?請允許讓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著淚說:“善才砍伐了我父親陵墓上的柏樹,我作為兒子是不孝,以至因為這幾棵柏樹要殺掉權善才。我知道你是一個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終必須判死罪。”狄仁傑堅持進諫,侍中張文瓘(guàn)揮動笏板叫狄仁傑出去。狄仁傑就舉出張釋之處理高廟一案以及*毗(pí)處理牽裾一案的案例說:“我聽說觸犯皇上,違背帝王意志,自古以來是件難事。但我認為不難。如果處在桀紂的時代就難,如果處在堯舜的時代就不難。我有幸遇上了堯舜時代,不怕像比干那樣遭到殺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勸告,我死去之後,在九泉之下見了釋之,*毗還會感到羞愧。”高宗說:“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寬容,按法律雖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憤恨很深啊,必須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殺掉。”狄仁傑說:“陛下制訂法律,把它公示在宮闕上,服勞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級差別,難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賜給死刑的。法律既然沒有恆久的固定的標準,那麼天下人該將往哪裡放置自己的手腳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變法律,請從今天開始吧。高宗的念頭這才打消。說:你能遵守法律,我有個認真執法的官。”命令把狄仁傑的事編入史冊。又說道:“狄仁傑能為了權善才而使我守法,難道不能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嗎?”任命他擔任侍御史。

後來狄仁傑又有規諫,高宗開玩笑地說道:“你是記得諫權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當時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寵愛,把持*,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傑卻把他抓了起來,請高宗依法處置。高宗卻特許寬容他,狄仁傑便上奏說:“即使王本立是國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會缺少像他那樣的人?您為什麼要憐惜一個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汙呢?你一定不想查辦他的話,就請特赦了他,再將我流放到邊遠無人的荒地去,以作為將來忠臣的鑑戒。”高宗這才同意了他的奏請。從此以後,朝廷秩序井然。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