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董其昌傳董其昌,字.元宰,鬆*華亭人。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

練習題8.53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董其昌傳董其昌,字.元宰,鬆*華亭人。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董其昌傳

董其昌,字.元宰,鬆*華亭人。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俊以教習卒官,其昌請假,走數千裡,護其喪歸葬。遷授編修。皇長子出*,充講官,因事啟沃,皇長子每目屬之。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許,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謝事歸。起山東副使、登萊兵備、河南參政,並不赴。

光宗立,問:“舊講官董先生安在?”乃召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讀學士。時修《神宗實錄》,命往南方採輯先朝章疏及遺事,其昌廣搜博徵,錄成三百本。又採留中之疏切於國本、藩封、人才、風俗、河渠、食貨、吏治、邊防者,別為四十卷。仿史贊之例每篇系以筆斷書成表進有詔褒美宣付史館明年秋擢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事尋轉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禮部尚書。時政在奄豎,黨禍酷烈①。其昌深自引遠,逾年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屢疏乞休,詔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贈太子太傅。福王時,諡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負重名。初,華亭自沈度、沈粲以後,南安知府張弼、詹事陸深、佈政莫如忠及子是龍皆以善書稱。其昌後出,超越諸家。始以宋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其畫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瀟灑生動,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製作手書,以為二絕。造請無虛日,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精於品題,收藏家得片語隻字以為重。*和易,通禪理,蕭閒吐納,終日無俗語。人撅之米芾、趙孟頫雲。同時以善書名者,臨邑刑侗、順天米萬鍾、晉*張瑞圖,時人謂刑、張、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遠甚。

(選自《明史·董其昌傳》)

【注】①黨禍酷烈:此處指明朝東林黨人受到宦官的殘酷*和*。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

B. 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

C. 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

D. 坐失執政意/出為湖廣副使/移疾歸/起故官/督湖廣學政/不徇請囑/為勢家所怨/嗾生儒數百人鼓譟/毀其公署。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講官”在古代是指為皇帝經筵進講的官員,也指太子侍講官員。

B. 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員被貶”的意思,與文中的“拜”“轉”的意思基本一致。

C. 文中的“疏”是*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用於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疏還可指對古書的舊注作進一步解釋。

D. 文中的“諡”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頂是(   )

A. 董其昌為人仗義,禮部侍郎田一俊教習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為此事請假,奔走數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靈柩護送回鄉里安葬。

B. 董其昌做事很踏實,修撰《神宗實錄》時,朝廷派他蒐集神宗朝時大臣的奏章和遺聞逸事,他蒐集記錄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獎。

C. 董其昌很正直,他擔任南京禮部尚書時,看不慣宦官把持朝政,對東林黨人殘酷*,就對東林黨人加以援手,從而受到牽連被貶。

D. 董其昌有多種才能,擅長書法、繪畫、書畫鑑賞,還精於禪理,並取得很大成就,人們把他比作米芾、趙孟頫,後又稱他為“南董”。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許,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謝事歸。

(2)其畫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瀟灑生動,非人力所及也。

【回答】

11.A

12.C

13.C

14.(1) 董其昌當即上奏朝廷,請求離職,皇帝不允許,下令有關部門對鬧事的書生審查處治,董其昌最終辭職回鄉。

(2)每天都有許多人來求書畫,(他的)一小幅畫或一封簡訊,流傳到社會上,人們競相購買珍藏他的書畫和書信(把他的書畫和書信當作寶貝)。

【解析】

11.試題分析:文言斷句有其規律可循。一是句末語氣詞,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發語詞,比如“若夫、至若、蓋、唯……”;三是名詞或代詞,一般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頂真的修辭。先瀏覽選段,瞭解大意;然後先易後難。本題主要根據意思進行斷句。句意:由於董其昌未按執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為湖廣副使,董其昌稱病回鄉。後來起用,官得原職,提督湖廣學政。因他不謀求私情(宴請囑託),受到有權勢人的怨恨, 他們唆使數百個生儒鬧事,搗毀了他的衙門。斷後要通讀,一檢查意思是否講得通;二是檢查內容是否合理。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B項“擢”表示官職提升,與“拜”“轉”的意思不一樣,“拜”是指授予官職,“轉”是指遷職、調官。此題難度較大,需要考生長期注重文化積累。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1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內容歸納概括題。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並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設法與代入法,與選項所在段落進行比較:B項“對東林黨人加以援手,從而受到牽連被貶”錯誤,於文無據,原文只是說他遇事則遠遠躲開,並請假回鄉,並沒有受到牽連被貶。此題難度適中。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第一句中拜疏,上奏;按治,審查處治;卒,最終;謝事,辭職。第二句中“造請”譯為造訪請求,“尺素短札”譯為一小幅畫或一封簡訊,“流佈人間”省略句,“寶”,名詞作狀語,當寶貝。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翻譯】

董其昌,字元宰,是鬆*府華亭縣人。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改為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俊教習庶吉士,死於任所,董其昌請假,奔走數千里路,把田一俊的靈柩護 送回鄉安葬。回來以後,被任為編修官。皇帝的長子就學讀書,董其昌充任講官,他在講書中根據史事隨時對他進行啟發誘導,皇長子不時報以會心的一瞥。由於董其昌未按執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為湖廣副使,董其昌稱病回鄉。後來起用,官得原職,提督湖廣學政。因他不謀求私情(宴請囑託),受到有權勢人的怨恨, 他們唆使數百個生儒鬧事,搗毀了他的衙 門。董其昌當即上奏朝廷,請求離職,皇帝不允許,下令有關部門對鬧事的書生審查處治,董其昌最終辭職回鄉。朝廷起用 他為山東副使、登萊兵備、河南參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後,問道:“原來的講官董其昌先生現在在哪裡?”於是朝廷徵召他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提升為本寺卿,兼侍讀學士。當時修撰《神宗 實錄》,派他去南方蒐集神宗朝時大臣的奏章和遺聞逸事。董其 昌廣泛蒐集徵召,記錄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選擇沒有批覆的奏章中有關太子、藩封、人才、風俗、河 渠、食貨、吏治、邊防的論述,分門別類,錄成四十卷。他仿效史書論贊的體例,每篇之後都附以自己的論斷。書編成後,上表進呈,皇帝下旨,加以褒獎,命交給 史館備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為禮部右侍郎,協助管理詹事府事務,不久轉為禮部左侍郎。天啟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禮部尚書。當時朝政被宦官把持,對東林黨 人殘酷*,董其昌遇事則遠遠躲開,過了一年即請假回鄉。崇禎四年,起用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務。過了三年,多次上奏請求退休,皇帝下旨給他加太子太保銜 准予退休。又過了二年就去世了,終年八十三歲,追贈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時,贈諡號為“文敏”。

董其昌天資過人,少年時就有很高的聲望。當初,華亭地方的人物,從沈度、 沈粲以後,南安知府張弼、詹事陸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兒子莫是龍,都以擅長書法著 稱。董其昌後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學習米芾,後自成一體,名聞外國。他的繪畫,彙集宋、元各家的長處,按照自己的意願作畫,形成瀟灑生動的畫風,這不是人 力可以達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詞,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書丹,被認為是“二絕”。每天都有許多人來求書畫,(他的)一小幅畫或一封簡訊,流傳到社會上, 人們競相購買珍藏他的書畫和書信(把他的書畫和書信當作寶貝)。他又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家得到他有關的片言隻字,都十分重視。他生*平和,平易近人,精通 佛理,談吐高雅,整日無一句世俗語。人們把他比作米芾、趙孟頫,同時以書法著名的人,有臨邑的邢侗、順天的米萬鍾、晉*的張瑞圖,當時人稱之為邢、張、 米、董,又稱之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遠不及董其昌。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