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小題。晚泊長臺驛張詠①驛亭斜掩楚城東,滿引濃醪②勸諫慵。自戀明時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練習題1.3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小題。晚泊長臺驛張詠①驛亭斜掩楚城東,滿引濃醪②勸諫慵。自戀明時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小題。

晚泊長臺驛

張詠①

驛亭斜掩楚城東,滿引濃醪②勸諫慵。自戀明時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張詠數次犯顏直諫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貶為地方官,此詩作於旅途中。史載其“所至以政績聞”。②《南史·謝弘微傳》記載,謝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於權貴,其兄送別時指著他的嘴說:“此中唯宜飲酒。”③《北山移文》記載南朝周顆始借歸隱以沽名釣譽,終因羨慕富貴而出仕。

17.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18.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的?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回答】

17.本詩塑造了一個表面上在驛站中飲酒自得,不問世事,實則因勸諫碰壁後憤激不平、以酒澆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絕不歸隱以沽名釣譽的詩人形象。

18.一是借事抒懷。作者借簡單敘述乘船出行、住宿驛站的生活瑣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為仕的見解,並流露出內心深處做官、忠君、為民的情懷。二是融記敘、議論、抒情於一體,以達到“情態畢現”。三是用典。“滿引濃醪”暗用謝蒲之典,表達自己的憤激與無可奈何;結句反用周顒典,表明作者戀位不辭是拳拳為國之心,而不是貪圖榮華富貴。

【解析】

17.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考生從詩句中體會,張詠是一個清官,而且敢犯顏直諫,由京官而放外任,這首詩是他在旅途中寫的。當時他於傍晚船停靠在河南信陽縣境內的長臺渡口,住宿在靠水邊的驛站中。作者從簡單敘述乘船出行、住宿驛站的生活瑣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為仕的見解,並流露出內心深處做官、忠君、為民的情態。結合註釋可以體會出。詩句“滿引濃醪勸諫慵。自戀明時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中關鍵詞“滿引濃醪”“ 休未得”“ 不相容” 塑造了一個表面上在驛站中飲酒自得,不問世事,實則因勸諫碰壁後憤激不平、以酒澆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絕不歸隱以沽名釣譽的詩人形象。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中的形象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人物、景*、事物(後兩種合稱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詩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內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於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詩人之外的特定形象或五的形象。敘事詩或有敘事成分的詩多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抒情詩大多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詩人運用奇特的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遊無極的形象。★人物形象的分類: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陸游《書憤》等)。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夜歸鹿門歌》等)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陳子昂《等幽州臺歌》陸游《書憤》等)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棄疾的詩詞《示兒》《破陣子》《京口北古亭懷古》)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涼州詞》《出塞》《兵車行》等)8.愛恨情長的形象。(柳永《雨霖鈴》)★人物形象鑑賞題的一般問法:詩歌刻畫了一個什麼人物形象或者概括詩歌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大體的一般格式:(1)本詩刻畫了一個什麼什麼的人物形象(特點加身份)(2)例舉特點後點明身份。

1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的?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要結合手法從重點意象和情感關鍵詞入手。答題區間“全詩”, 本詩主要抒發泊船於長臺驛的感想。首句點明泊船時地,次句暗用《南史·謝弘微傳》所載其玄孫謝藩事,隱寓詩人因犯顏直諫幾度出為地方官的遭遇,並表明如今只沉於酒鄉,不願再行進諫的慵倦心情。三、四句筆鋒陡轉,申述詩人顧瞻京闕仍思報國,不願退隱山林的積極用世之心,與前面所言很是矛盾,真切地顯示了詩人內心一時泛起的波瀾。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就是隱晦的。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敘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題中,作者借簡單敘述乘船出行、住宿驛站的生活瑣事,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為仕的見解,並流露出內心深處做官、忠君、為民的情懷。然後,把握詩中的顯*資訊,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資訊,也有一些顯*資訊,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資訊,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著手。比如題中用了“謝蒲”“周顒”的典故。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題中詩歌融記敘、議論、抒情於一體,以達到“情態畢現”。第五,捕捉蘊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蘊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