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夢的心理學》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很多人都將自己緊緊包裹在不真實的自我印象之中,甚至不能正視自己遇到的問題,更別說去解決它們了。研究自己的夢有助於從自欺上升到自我認知。

《夢的心理學》經典語錄

一場與逝去親人有關的夢可以帶來情感上的安全感。它的釋義也許很矛盾,也許會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愧疚之情,但是其潛在的含義是逝去的親人將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即便是在我們享受生活的愉悅時。

當做夢人在身體上攻擊了某人,這也許並不能作為*傾向的象徵,也可能是做夢人為了擺脫令人沮喪的困難。很多種類的沮喪在夢中都會被人格化。

榮格稱,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做夢,只不過這樣的夢世界被我們清醒的顯意識過濾掉了。

過去的恐懼也會讓我們在夢中很是焦慮,這反映出與自尊有關的潛在問題仍然存在。典型的例子就是夢見自己沒有為考試做好準備。彷彿潛意識想從我們深藏於心的往事中尋找我們能夠明白的相似感受。焦慮的夢境也能反映受到創傷後的壓力。身體想要通過傾訴來驅散這種仍然存在的緊張不安,就像講述一次糟糕的經歷能夠讓人放鬆一樣。

在睡覺的時候,顯意識會安靜下來,讓潛意識去捕捉白天漏掉的資訊,影響夢的內容。

第二層夢更多的是關於真正的自我和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自我形象的主題最為重要。有意思的是,夢有時會充滿了懷舊的渴望或者惆悵的幻象,較之於表面的第一層夢,這一層面的夢更多地揭示了我們身份的豐富*和複雜*。

夢境記憶有著一種無與倫比的特徵,它們的起源深埋於我們的靈魂之中,我們*覺的顯意識已經意識到了這點。我們遠比想象中瞭解自己。

最著名的超現實主義家達利可以自由地讓自己的意識處於半夢半醒的入睡狀態,這樣,他就可以將自己在半睡半醒狀態所獲取的影像應用到畫作中。結果就會擁有一種近似於魔法的能力,就像在我們的顯意識裡安裝一個微妙的變速裝置。

第三層夢可以改變生活,讓我們覺得自己接觸到了更深層次的自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與靈*的距離越來越近。

除了發現自我,我們還可以將做夢作為一種心靈補品。

夢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的夢中生活支離破碎而且壓力重重,那也許是因為我們沒能從這段友誼中獲得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