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飲膳札記》經典語錄

《飲膳札記》經典語錄
本書為作者借飲膳記憶,委婉追懷平生親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種佳餚食譜編織成一幅溫馨感人的回憶錄。雖謂知味大廚*典雅之筆觸,書寫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經驗,實乃情思悠遠之碩學,在全面回味昔時體會到的師恩、友誼和親情所加之於今日的無窮感念。 本書延續作者一貫的綿密細膩,對任何微物瑣事的觀察、經營、描寫,都經過嚴謹的設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於刻畫,細細描繪料理的製作過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稱為題目,像是「潮州魚翅」、「清炒蝦仁」、「*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寫了十九篇...(更多)

經典語錄

然而多年之後,我仍沒有去過那個城隍廟。離開上海那一年我十一歲,我隨著父母家人回到從未來過的故鄉*。日月飛逝,我從年少而成長而漸老,上海始終是我記憶中的故鄉。也曾有過幾多次可以回去的理由和機會,但我不敢貿然面對我童年許多珍貴的記憶所繫的那個地方。韋莊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日本的一位近世詩人說:“故鄉,合當於遙遠處思之。” 城隍廟的“扣三絲湯”果真如我烹調出來的*香味嗎?

記得小時候看過每到農曆年前,就有年紀稍大的婦人到家裡來給母親和姆媽絞臉。那婦人帶著一個小箱子,裡面裝著鏡子、粉盒及棉線等物。母親坐在她的對面,臉上洗盡脂粉。她便 在母親光潔的臉上撲些白粉,用一根稍長的棉線,一頭咬在齒間,剩餘的部分纏繞在左手指間,另一部分則控制在右手指上;就那麼熟練地一緊一鬆,把眉際、脣上和額前的寒毛連根拔起。那樣子被排除寒毛是挺受罪的吧?可是,母親似乎一點也不覺得疼痛,往往還會打盹兒小睡;等她睡醒時,臉上使整齊光潔,好漂漂亮亮地過年了。用棉線剖開蛋的動作,有些像記憶中婦人為母親絞臉的手勢。

做這類費時間的菜餚時,若一心等待蒸熟煮爛,往往感覺漫漫難度,或則不免於時時掀開鍋蓋以探究竟,不僅無助其事,反而有礙加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同時進行另一件較不必全神貫注之事。例如在廚房一隅(或附近)給遠方朋友書寫積欠良久的明信片,或閱讀平時無暇瀏覽的雜誌等。我自己時常在這些零星撿取的時間內,做一些平時難以勻出整段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因而感到雙倍的欣尉。輕微的分神,使我暫忘等待的焦慮,兩個鐘頭似乎很容易打發過去;而有時則又短暫的專注因為蒸鍋中溢位香味而忽焉中斷,也是十分有趣的經驗。

那時候,兩位教師都還健壯,常參與我們的宴會,他們智慧而雋永的言談,有如今版《世說新語》,令人百聞不饜。而今,臺先生離去已經五載餘,孔先生深居不甚參與飲宴之事。美和那一晚到底做了多少佳餚呢?我反而只記得她那一道不小心燒糊了的蹄髈的美味,以及那一晚師生不醉無歸的情誼興致。

這樣浸泡出來的滷蛋,要對半剖開,才能顯現其特*。但因為蛋心未凝固(與溏心皮蛋類似),所以剖切之際宜取棉線而不宜用*,否則蛋黃容易沾黏於*背上,致形體損壞。用棉線剖分水晶滷蛋的方法,頗饒原始趣味。

因此,美食固然重要,宴飲的氛圍以及客人的感受,更值得主人關心。

我於烹飪,從未正式學習過,往往是道聽途說,或與人交換心得,甚而自我摸索,從未正式的琢磨之中活得經驗與樂趣。有時,一道用心調製的菜餚能夠贏得家人或友輩讚賞,便覺得欣然安慰。我們喜歡在家宴請朋友小聚敘談,而為了避免重複以同樣的菜式款待同樣的客人,不記得是何時起始,我有卡片記錄每回宴請的日期、選單、以及客人的名字。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方面避免讓客人吃到相同的菜餚,另一方面則可以從舊選單中得到新靈感。

然而多年之後,我仍沒有去過那個城隍廟。離開上海那一年我十一歲,我隨著父母家人回到從未來過的故鄉*。日月飛逝,我從年少而成長而漸老,上海始終是我記憶中的故鄉。也曾有過幾多次可以回去的理由和機會,但我心中有一種擔憂與懼怕,不敢貿然面對我童年許多珍貴的記憶所繫的那個地方。韋莊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日本的一位近世詩人說:“故鄉,合當於遙遠處思之。” 城隍廟的“扣三絲湯”果真如我烹調出來的*香味嗎?如是我聞,但我不敢去求*。

很多年以前,臺大的後輩同事黃啟方特在他的新屋宴請臺先生和孔先生二位老師,邀約我們前期後期的學生輩作陪。那晚女主人美和揮汗在廚房中忙進忙出,做了許多佳餚,但因酒興濃,一座客人竟飲食談笑至九時半都未離席,而主人又添酒留客。美和終於有些羞赧地端出一碗紅燒蹄髈來,一面忙著解釋:“這一道菜本來是不想拿出來的,因為不小心燒糊了。真是不好意思。”那個蹄髈,盛放在一個藍白瓷碗內,油亮鮮香,只是底下靠鍋的部分焦糊脫皮,卻另有一種焦香誘人。於是,以那軟膩的蹄髈佐酒,十箸齊下,酒興與談興更濃,不一會兒,竟也碗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