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養育的選擇》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對孩子充滿愛的照料,讓孩子身體,智力和社會化情感等方面的均衡發展,從長遠來看,才是最好的早教。

《養育的選擇》經典語錄

如果只看重表面現象,培養孩子的*能力只在於讓孩子自己背個書包,自己去買個菜,而在本質上不尊重兒童是*的個體,在思想上壓制孩子,不允許孩子自由表達,這樣的孩子很難有自己的見解,對自己的生活也難以有責任感,更談不上*的判斷和人格。所以,培養孩子*生活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能夠*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其次,培養孩子*生活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而不能一蹴而就。

要記住,兒童是弱勢群體,他們的利益和安全需要父母以及社會的保護。完全沒有*的監護,讓他們獨自生活,是對兒童的安全不負責。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不必流於表面,也不必走形式。很多人常常流於表面形式地看待培養孩子的**,看到一些父母替孩子背書包就痛心疾首,認為父母妨得了孩子**的發展。自已背書包是*生活能力的體現,但是,有時候孩子的書包太重,幫孩子背一下也並不一定會損害孩子的*能力。 孩子*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父母尊重孩子是一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和判斷。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當成一個*的個體,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尊重他們的看法,鼓勵他們和自己來溝通和交流,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思想上就會比較*,將來對自己的生活也能負責,更有獨

認真想一想,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高興嗎?不是,我們的責任是讓孩子更好地長大*。

一個寶寶從出生就被當成世界的中心,不懂得行為的邊界,他會以為到哪裡都應該是這樣。從寶寶的發展過程來說,他們在嬰兒時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大人都圍著我轉,滿足我的需要",嬰幼兒的這種意識是正常的。這個時候,父母教養的作用在於慢慢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世界的中心,別人也有需要,別人也有感受。慢慢引導他們理解他人的感受,遵守一定的社會規則,寶寶オ會變成一個“社會人",才會逐漸有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父母是有底線的”這樣的意識,這是社會化的發展。這樣的孩子,和別人相處會更愉快,因為他們更能通情達理。

很多父母想不通,我們對孩子盡心盡力,他們不僅覺得理所當然,有時候還不滿意。前面說到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需要機會學習理解他人的感受。這其中,首先要學會理解父母的感受,因為父母是他們朝夕相處的人。然而,作為父母,總是對孩子全力付出,不求回報。於是,即使我們很累,或者我們也有自己的需要,也不說出來,而是儘量去滿足孩子。然而,事情的結局也許並不快樂。 比如,3歲的孩子纏著媽媽,讓她陪他一起玩。可是她實在很累,想休息一下。但她覺得如果拒絕寶寶,就不是一位“好母親”。所以,她勉強陪著孩子,內心卻點兒都不愉快。由於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她覺得心煩意亂,並且有一種失落的感覺。然後呢,她可能會因為點兒小事而藉故發作。她會說:“你*電子琴的聲音太響,現在不

雖然控制情緒的大腦皮層要到青少年晚期才發育成熟,但是,在生活中經常和孩子練習一些調節情緒的方式,能讓孩子重新獲得快樂。小孩子有時候表達情緒很困難,我就跟孩子說“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我覺得你生的氣有西瓜那麼大!”我拿手比畫著,孩子就會被逗笑。如果他繼續生氣,過一會兒我說:“我覺得你現在生的氣好像小一點兒了,像蘋果那麼大。”孩子不會一直氣下去。我就接著說:“啊,現在你生的氣就好像葡萄一樣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在挫折教育那一章也說過,當他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慢慢學會調整情緒。

比如,“你在滑梯上推她,很可能會讓她掉下去受傷”。這樣可以讓幼兒體驗適度的內疚感,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多項研究表明,指出行為後果,並指出正確行為以及告知實施正確行為的理由,有助於兒童同情心、同理心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比較合作,有禮貌,並且願意彌補過失,從而學會面對和平復內疚感。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樂。

我有個當諮詢師的朋友講過一個故事, 年級的小男孩,美術總是不及格。老師、父母已經下了結論:這個孩子絲毫沒有想象力。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男孩去從事藝術工作的阿姨家玩。這個阿姨就和他玩起了畫畫遊戲,先畫一些塗鴉式的線條,然後把這些線條補充成一幅畫,畫幾幅畫後,還要把這些看起來不相關的畫組成一個故事。這個阿姨吃驚地發現,這個孩子能把線條畫成活靈活現的畫,而且編的故事非常有想象力。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但是,是什麼讓老師、父母都覺得他沒有想象力呢?他們需要反省有沒有給他機會去展現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學校的美術課是怎麼教學的?老師是怎麼評價的?父母是怎麼看待孩子的? 這個小男孩明明很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周圍老師或者父母創造的環境壓抑

看一個孩子的想象力或創造力發展成什麼樣,我們往往無法通過一個活動加以判斷,而是要考慮在他的生活裡,各種作用力產生的合力是促進想象力的發展呢,還是壓抑想象力的發展。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要站得高一些,不需要對眼前的某件事情無比糾結、無比焦慮。一個學期的畫畫課是促進還是阻礙兒童的想象力,不僅取決於這一個學期的畫畫課,還取決於多個作用力的合力,比如,孩子除了畫畫課,還有其他活動嗎?誰對他的影響最大?他自己的*格/興趣怎麼樣?…當我們心中有了合力這個概念,就會少很多糾結。就好像,如果你在迷宮裡,就很難走出去,但是如果你跳出迷宮,站在迷官的上方,馬上就能看清楚方向了。

標籤:經典語錄 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