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

練習題1.9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趙*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 “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廉頗居樑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楚聞廉頗在魏,*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

(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與趙兵相距長平                距:抵抗,抵禦

B.奢不能難                        難:nàn,駁難,反駁

C.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        奉:侍奉

D.*使人迎之                      *:暗地裡,私下裡

1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

B.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

C.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

D.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秦*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於是秦就使用反間計,唆使趙王以趙括為將,趙王中計,並以趙括來代替廉頗。

B.趙王起用趙括為將時,遭到藺相如、趙括母親等人的極力反對,他們多次勸諫均於事無補。

C.廉頗因為生氣樂乘代替了他的位置,把樂乘打跑了。廉頗也逃奔到魏國的大梁,但魏國對他不能信任重用。

D.廉頗最後做了楚國的將*,但因為年齡大了,最終沒有任何*功。

1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

(2)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上馬,以示尚可用。

【回答】

11.C

12.B

13.D

14.

(1)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一定讓他為將,使趙*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

(2)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上馬,表示自己還可以被任用。

【解析】

試題分析:

11.題幹要求選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C項,“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結合語境可以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可以知道“奉”應解釋為“捧”,也可以聯絡課內所學的內容進行解答。《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句子“臣願奉璧往使”。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 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 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 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比如本題,可以結合語境和課內所學的內容解答。

12.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這句話是說“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就面向東接受朝見,*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然後依據名詞、動詞斷開。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這裡可根據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瞭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敘述*的文 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麼話。如是說理*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代漢語語 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幹,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 後詞語之間的關係,就能正確斷句。

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因為年齡大了”於文無據。文中最後只是說“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意思是“廉頗雖做了楚國的將*並沒有戰功他說‘我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啊。’廉頗最終死在壽春”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D來源於文章最後,從文章來看,並看不出“因為年齡大了”才“沒有任何*功”。

1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使”,假使,如果;“將”,使動用法,使……為將;“即已”,就罷了;“破”,使動用法,使……失敗;“破趙*者必括也”,判斷句。第二句中,“既”,已經,……之後;“肉十斤”定語後置句;“被”同“披”,穿上。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