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早在18世紀中期,掌握*的輝格黨左翼主張議會改革,成為議會中的反對派,並發表...

練習題6.56K

問題詳情: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早在18世紀中期,掌握*的輝格黨左翼主張議會改革,成為議會中的反對派,並發表...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早在18世紀中期,掌握*的輝格黨左翼主張議會改革,成為議會中的反對派,並發表了選舉制度改革計劃。19世紀初期,資產階級激進派又活躍起來,議會改革的高潮又一次興起。1829年,伯明翰工業家組成以阿特伍德為首的伯明翰*同盟。此後,類似組織在其他城市相繼成立,議會改革是這些組織活動的主要目標。他們還宣佈同工人聯合,竭力爭取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支援。在群眾的壓力下,1830年重新上臺掌權的輝格黨人表示贊成改革,提出《議會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議會通過,並經國王批准生效。

——摘編自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906年,清*宣佈預備立憲,但沒有提到開國會的具體年限。針對開國會這一舊問題,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憲派人士為代表,各省諮議局為陣地,先後進行了四次*活動。期間,各省*代表團赴京併成立國會*同志會,呈遞*書,籲請“皇上速降諭旨……召集國會”,形成了國會*的熱潮。規模越來越大的國會*運動,對清廷的統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引起當權者的極大恐慌,最終*運動在清廷的*下偃旗息鼓。

——據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英國議會改革運動與清末國會*運動的特點及其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者結果不同的原因。

【回答】

(1)特點:英國,工業資產階級主導;得到廣泛支援。清末,立憲派人士主導;規模不斷擴大。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背景:英國,工業*的開展;議會內部權力分配不均。清未,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民眾對清*抱有幻想;預備立憲的開展。

(2)原因: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的增強;*同盟組織成立的推動;廣大群眾的參與;執政黨的贊成。清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立憲派將希望寄託在統治者身上;絕大多數群眾對參與*熱情不高;清廷的*。

【詳解】

(1)第一小問,關於英國英國議會改革運動,由材料“18世紀中期,掌握*的輝格黨左翼主張議會改革”,可見英國由工業資產階級主導;由材料“他們還宣佈同工人聯合,竭力爭取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支援。在群眾的壓力下”,可見得到廣泛支援。關於清末國會*運動,由材料“以立憲派人士為代表,各省諮議局為陣地,先後進行了四次*活動”,可見清末立憲派人士主導;由材料“規模越來越大的國會*運動”,可見規模不斷擴大。第二小問,英國要結合工業*的開展,議會內部權力分配不均,新興工業資產階級要求擴大*權利。而清朝,由“1906年,清*宣佈預備立憲”,可見預備立憲的開展是契機,除此之外,可以從*和經濟等方面歸納。

(2)英國議會改革運動取得成功可以從階級、*同盟和任命群眾和政黨等方面歸納,可見是社會發展的合力。清末國會*運動的失敗有深刻的經濟根源,其邏輯思路是:清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立憲派具有軟弱*,所以將希望寄託在統治者身上。由材料“廷的統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引起當權者的極大恐慌,最終*運動在清廷的*下偃旗息鼓” ,可見清廷的*。除此之外,當時由於立憲派的階級侷限*,*運動脫離*群眾。

知識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