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原創)(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周禮·地官司徒》中稱:西周王朝以六項保安蕃息的政策護養萬民:...

練習題2.87W

問題詳情:

(原創)(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周禮·地官司徒》中稱:西周王朝以六項保安蕃息的政策護養萬民:...

(原創)(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周禮·地官司徒》中稱:西周王朝以六項保安蕃息的政策護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漢文帝時,“賜天下孤寡布帛絮”。漢武帝時,“遣渴者存問至賜,鰥寡孤獨帛人二匹,絮三斤。”(注:《西漢會要》卷48“民政三”。)

儒家鼻祖孔子倡導的“仁”,內涵豐富,在不同的場合可以有多種解釋,但“愛人”是“仁”的基本出發點。以此為基礎,孔子主張“養民也惠”。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仁”說,把“仁”和“義”當作基本的*範疇和道德規範,並因而把施行仁政提到極端重要的地位,認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注:《孟子·離婁上》。)

公元一世紀,佛教傳入*。由於得到統治者的支援,佛教逐漸由宮廷流佈民間。……佛教因果報應說產生的道德約束力,不但對現世、還對來世發生作用。在這種道德說教的影響下,上至統治階層,下及普通百姓,害怕來世投胎為畜牲受苦受難,因而產生怵惕之心,不斷*省,去惡從善。……慈悲精神是佛教教義的核心。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佛教道德是以利他平等為旨趣的。這種利他主義道德觀,在佛教中稱為慈悲。

道教思想中也不乏勸善去惡的嘉言,如《老子》一書中就有“施恩佈德,世代榮昌”、“人行善惡,各有罪福,如影之隨形,呼之應聲”等。而道教勸人之言的深入民間,則得益於善書的廣泛流傳。

----摘編自王衛平《論*古代慈善事業的思想基礎》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古代慈善事業發展的思想基礎?(12分)

【回答】

(12分)①西周以來的民本主義思想;②儒家仁義學說;

③佛教的慈悲觀念與因果報應說;④民間善書所宣揚的道教思想;

⑤宋代以後,儒、佛、道三教出現合流趨勢,尤其在道德倫理方面,佛、道二教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三教合一,宣揚以仁義為中心的王政思想,要求人們行善積德。以上諸方面構成了*古代慈善事業的思想基礎。(答出任意4條即可,每條3分)(12分)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