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董文炳傳   董文炳,字彥明,俊之長子也.父歿時年始十六,率諸幼弟事母李...

練習題2.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董文炳傳   董文炳,字彥明,俊之長子也.父歿時年始十六,率諸幼弟事母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董文炳傳

    董文炳,字彥明,俊之長子也.父歿時年始十六,率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賢行,治家嚴,篤於教子.文炳師侍其先生,*敏善記誦,自幼儼如*,歲乙未,以父任為藁城令,同列皆父時人,輕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憚,文炳明於聽斷,以恩濟威,未幾,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暑字,不敢仰視,里人亦大化服.縣貧,重以旱蝗,而征斂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數千石與縣,縣得以寬民.前令因*興乏用,稱貸於人,而貸家取息歲倍,縣以民蠶麥償之.文炳曰:“民困矣,吾為令,義不忍也,吾當為代償。”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隱實者誅,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眾以為不可.文炳曰:“為民獲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樂為者,文炳曰:“後當德我。”由是賦斂大減,民皆富完,旁縣民有訟不得直者,皆詣文炳求決.文炳嘗上謁大府,旁縣人聚觀之,曰:“吾亟聞董令,董令顧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時府索無厭,文炳抑不予,或讒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終不能剝民求利也.”即棄官去.

(選自《元史·董文炳傳》)

8.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             直:通“值”,價錢

B.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                 籍:藉助

C.後當德我                             德:感謝

D.或讒之府,府欲中害之                 中:誣衊

9.對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正確一項是                                (   )

A.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B.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C.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D.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閒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於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10.下列對原文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 董文炳十六歲時父親死去,他帶著幾個弟弟侍奉母親李夫人,小時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樣.

B.董文炳為官有術,恩威兼施,很短的時間就讓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力政仁愛,曾因徵集*需向私人借貸,後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蠶和麥子去償還高額利息,於是將自己的家財田畝作價還給了放貸的人.

D.有人向州府說董文炳的壞話,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剝奪老百姓來給自己謀私利,於是最終他乾脆棄官而去。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同列皆父時人,輕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憚。(5分)

                                                                               

(3)質*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8.B(籍:登記。)9.D  10.C(因徵集*需向私人借貸的是“前令”。)

四(23分)11.(10分)

(1)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親時的人,他們輕視董文炳年輕,連小官吏也不怕他。(得分點:正確譯出“輕”和特殊句式“不之憚”各給2分,句子連貫通順給1分,共5分)

(2)(因為)我的本*坦率自然,不會造作勉強;飢寒雖是急迫之事,但違背自己的意志就會使人感到十分痛苦。(得分點:正確譯出“質*”“矯厲”“切”“交病”各得1分,句子通暢得1分,共5分)

【譯文】:董文炳,字彥明,是董俊的長子。董文炳的父親死時他才十六歲,帶著幾個弟弟侍奉母親李夫人。李夫人有賢德,治家嚴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親當成先生對待,他聰明機靈,善於記憶和背誦,小的時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樣。乙未年,他憑父親的職務接任藁城縣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親時的人,他們輕視董文炳年輕,連小官吏也不怕他。董文炳兼聽明斷,以恩義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沒過多久,與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願地在他手下幹事,小官吏拿著文書讓他簽署時,都不敢抬頭看他,內部人們都很佩服他。縣裡很貧窮,又遇到旱災、蝗災,但賦稅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數千石穀子代交賦稅,官府才得以放過老百姓。前任縣令因徵集*需向私人借貸,而貸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蠶和麥子去償還。董文炳說:“百姓都很困苦。我作為縣令,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事,我應當替百姓償還。”於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價還給放貸的人,又登記縣裡的閒置田地分給貧民耕種。於是流散在外的人漸漸回來,幾年時間後老百姓都比較富裕了。朝廷起初統計人口,下詔說有敢於隱瞞實情的將被處死,並抄沒家產。董文炳讓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戶數便減少了。縣府裡很多人都認為這樣不妥。董文炳說:“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願的。”老百姓也有不願這樣做的,董文炳說:“以後他們會感激我的。”於是賦稅大大減少,人們都很富裕並保全下來。鄰近縣中有告狀得不到伸張的,都上書給董文炳,求他裁決。董文炳曾經拜見上級官員,鄰縣的人都聚在那兒觀看,說:“我們屢次聽說董縣令的大名,董縣令看起來也是人啊,為什麼他這樣明斷如神!”當時官府向百姓徵收賦稅沒完沒了,董文炳壓著官文不予執行。有人向州府說他壞話,州府中也有人想誣衊陷害他,董文炳說:“我最終也不可能剝奪老百姓來給自己謀私利。”於是棄官而去。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