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魯莊公與齊戰於長勺,兩*相望,此為何時!而以“聽訟用情”對曹劌之問戰,何其迂闊...

練習題1.5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魯莊公與齊戰於長勺,兩*相望,此為何時!而以“聽訟用情”對曹劌之問戰,何其迂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魯莊公與齊戰於長勺,兩*相望,此為何時!而以“聽訟用情”對曹劌之問戰,何其迂闊而遠於事情耶!彼曹劌遽以一戰許之,意者劌亦迂儒曲士之流歟?觀其從莊公戰,以我之盈,乘齊之竭;以我之整,逐齊之亂。機權韜略,與孫武、吳起並驅爭先。使莊公之言,誠迂闊而不切事情,豈足以動劌之聽耶?其所以深賞而亟許之者,殆必有說也!

馬之所以不敢肆足者,銜轡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銜轡敗,然後見馬之真*;法制弛,然後見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劫於法制耳。大敵在前,搶攘駭懼,平日之所謂法制者,至是皆渙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乃出……

子羔為衛政,刖人之足。衛亂,子羔走郭門,刖者守門,曰:“於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罷。子羔曰:“吾親刖子之足,此乃子報怨之時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之治臣也,先後臣以法,欲臣免之於法也,臣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於顏*,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脫君也。”夫人在縲紲之中,錙銖之施,視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無哀矜之實,人猶且報之若是,況莊公君臨一國,小大之獄皆必以情,人之思報,豈子羔比耶!獄,死地也;戰,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嘗受其賜,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賜哉?民既樂為之死,則陷堅卻敵,特餘事耳。

吾嘗論古人之言兵,與後人之言兵不同。蓋有論戰者,有論所以戰者。*旅形勢者,戰也;民心者,所以戰也!昔晉士蒍嘗曰:“禮樂慈愛,戰所蓄也。”當時之論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論長勺之役,乃謂:“徒以斷獄為戰之具,吾未之信。”乃歷舉將臣士卒地形之屬。宗元之所言,皆所謂戰,而非所以戰也。烏足以知之?

(取材於宋代呂祖謙《東萊博議》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殆必有說也   殆:恐怕

B.馬之所以不敢肆足者    肆:放縱,放開

C.劫於法制耳   劫:約束

D.禮樂慈愛,戰所蓄也    蓄:蓄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3分)

A.彼曹劌遽以一戰許之   以“聽訟用情”對曹劌之問戰

B.人之思報    君之治臣也

C.此乃子報怨之時也    真情乃出

D.其所以深賞而亟許之者    觀其從莊公戰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其迂闊而遠於事情耶

為什麼他不合時宜而且離事實真情很遠啊

B.先後臣以法,欲臣免之於法也

先後(都是)依法來(處置)我,希望我(能)免於法律的(制裁)

C.則陷堅卻敵,特餘事耳

那麼攻陷堅強的防衛打退敵人,只不過是小事罷了

D.烏足以知之

怎麼能夠明白這事呢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6分)

①此臣之所以脫君也。

②徒以斷獄為戰之具。

13.魯莊公的哪條理由讓曹劌認為“可以一戰”?請用《曹劌論戰》中的原句回答。(3分)

14.文中舉子羔為衛政的例子,目的是什麼?請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做簡要分析。(6分)

【回答】

9.(3分)D(蓄:儲備)

10.(3分)C(副詞,就/副詞,是;A.介詞,用;B.助詞,不譯;D.代詞,他的)

11.(3分)A(何其:多麼)

12.(6分)

①(2分)這是我讓您脫身的原因。(所以:……的原因。脫:動詞的使動用法)

②(4分)只把審理案件當作作戰的依據條件。(徒:只。以……為……:把……當作……。斷獄:審理案件魯莊公與齊戰於長勺,兩*相望,此為何時。具:依據,條件)

13.(3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評分參考】每空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14.(6分)

【*示例】

文中舉子羔的例子,目的是揭示能夠以情斷獄(或“哀矜百姓”)者*願意為他冒死作戰的道理。刖者因為子羔論罪的時候雖依法治罪,但心裡很希望能使刖者免於刑罰,不得已判決時有愀然不樂的神情,這令處在困境的刖者大為感動,刖者於是在子羔有難時施以援手。文章藉此說明人在牢獄死地中會更珍惜微小的幫助,作為比子羔更有能力的君主,莊公如果能以情斷獄,*自然願意為他赴死打仗。

【評分參考】目的2分,分析4分。

參考譯文:

魯莊公和齊國在長勺交戰,兩*對峙,這是什麼時候了!還用“依據實情審理訴訟”來回答曹劌詢問戰事的問題,多麼不合時宜而且不切實際啊!那個曹劌竟然用“(可以)一戰”答應了他,難道曹劌也是迂儒曲士這類人嗎?看看他跟從莊公作戰,用自己高昂的士氣,打擊齊*已衰竭的士氣;用自己的整飭*隊,追擊齊國混亂的*隊。(他的)機智權謀和戰略,(可以)與孫武、吳起並駕齊驅一爭高下。如果莊公的話,果真是不合時宜而且不切實際,怎麼能夠說動曹劌呢?曹劌深加讚賞而且馬上答應他(可以一戰)的原因,恐怕一定有說法!

馬之所以不敢放開腳步亂跑,(是因為)馬嚼子韁繩限制著它;百姓之所以不敢恣意(妄為),(是因為)有法律和制度束縛約束著他們。馬嚼子和韁繩毀壞了,這之後(可以)看到馬的真*;法律和制度廢除了,這之後(可以)看到百姓的真情。(平時)*他(他)不敢怨恨,虐待他(他)不敢背叛的原因,(是他們)受到法律制度約束罷了。大敵當前,(不免)驚慌失措,平時所說的法律制度,到此都已崩潰瓦解了。法律和制度既然瓦解了,(百姓的)真*情就會顯露出來……

子羔在衛國做官的時候,(依法)砍了一個人的腳。(後來)衛國發生戰亂,子羔逃到城門,(正好)被他砍了腳的人(在)守城門,(他對子羔)說:“在這裡有一間屋子(可以躲藏)”,子羔進了房間,追的人(找不到就)回去了。子羔說:“我親自砍了你的腳,這是你報仇的時候,什麼緣故讓我逃脫?”斷腳的人說:“您治我罪(的時候),先後(都是)依法來(處置)我的,希望我(能)免於法律的(制裁),我知道這事;罪責裁定,當要用刑(的時候),您憂傷不樂,從(您的)臉上(可以)看出來,(這)又是我所知道的,這就是我讓您脫身的原因。”(當一個)人處在牢獄之中(最無助的時候),極少的恩惠,(也被)看作金石(般)貴重。子羔只不過是一名官吏,空有同情之意,而沒有同情憐憫的實際(行動),人家尚且像這樣報答他,何況莊公(是)一國之君,大小案件都一定依據實情(處理),人家想要報答,哪裡是子羔可比的呢?監獄,是死亡的地方;戰場,也是死亡的地方。以前處於死亡的境地曾經接受他的恩賜,如今怎能不奔赴死地來報答他的恩賜呢?百姓既然樂於為他效命,那麼攻陷(敵人)堅強的防禦,打退敵人,只不過是小事罷了。

我曾說古人談論*事,與後人談論*事不同。大概因為有討論戰爭(本身)的,也有討論戰爭的憑藉的。*隊和形勢,是戰爭(本身);民心,是戰爭的憑藉。以前晉國大夫士蒍曾經說:“禮樂之制、慈愛之心,是戰爭(應該事先)儲備的(*資本)。”當時討論作戰用兵的人,常常是這樣的。柳宗元論長勺之戰,卻說:“只把審理案件當作作戰的依據,我是不相信這件事的!”於是列舉了將領、士卒以及地形之類的問題。柳宗元所說的,都是所謂戰爭本身,而不是戰爭的根本憑藉,(他)怎麼能夠明白這事呢?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