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

練習題1.82W

問題詳情: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選項中各有兩組詞句,每組詞句中加點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又何間焉/親密無間 衣食所安/國泰民安          B.弗敢專也/專心致志 弗敢加也/添磚加瓦

C.戰則請從/從善如流 公將馳之/馳名中外           D.彼竭我盈/車馬盈門 懼有伏焉/臨危不懼

2.對下列三個語句的翻譯和根據上下文做出的進一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翻譯:這些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

理解:曹劌認為這些當權者只會吃肉,*事才能上都比較差,面對齊*隊很難取勝。

B.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翻譯:(這)是盡職分之類的事情。可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

理解:曹劌認為魯莊公能夠公正處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盡到了當權者的職責,這是百姓信任並可以追隨他打仗的條件。

C.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譯:我檢視到齊*的車轍很亂,遠望他們的戰旗也已倒下,因此追趕他們。

理解:曹劌解釋自己“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的原因,可見在*事上他也能做到“遠謀”,考慮問題比較遠。

3.孔子、曹劌、唐太宗都認為    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請結合原文及連結材料分別說說這種思想在他們三人身上的具體表現。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節選自《論語·學而》)

材料二

太宗①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貞觀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價率②計鬥值五錢,其尤賤處,計鬥值三錢,因謂侍臣曰:“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③,則兆④庶非國家所有。朕為億兆人父母,唯欲躬務儉約,必不輒為奢侈。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⑤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

(節選自《貞觀政要·務農》)

(註釋)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率(shuài):大都,大致。③登:成熟。④兆:數目,等於百萬(古代指萬億)。⑤比屋:借指老百姓。

【回答】

1.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A.參與/間隙;安身/安寧,安定。B.獨自享有/專一,集中;虛誇,誇大/新增。C.跟從/依從;驅車追趕/傳播。D.“盈”意思全為“充盈”,“懼”意思全為“害怕”。故選D。

2.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句子的含義。“肉食者”是當時人們對當權者的稱呼,並不是為了強調當權者只會吃肉。故選A項。

3.示例:施行仁政(民本;以人為本;取信於民等)

(具體表現為)孔子:管理國家要認真對待事情,對百姓講信用,合理選用官員,不誤農時。曹劌:公平對待百姓的事,取信於民。唐太宗:以人為本,不誤農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簡靜(重視百姓生計,省徭賦,不因自己奪百姓農時)。

解析:本題考查傳統文化常識及對文意的把握。儒家文化關於治理國家的根本思想精髓為“以人為本”(或“施行仁政”或“取信於民”或“民本”),選擇任何一個填入橫線處即可。材料一是孔子對於治理國家的直接論述,要點是嚴肅認真地對待工作、誠實守信不欺騙他人、節約費用、愛護官吏百姓、役使老百姓要在農閒的時間。材料二通過對唐太宗的語言描寫及採取的治國措施的陳述,表現了唐太宗以人為本,不誤農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簡靜的治國理念。

(參考譯文)

材料一:孔子說:“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就應當嚴肅認真、恭恭敬敬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講求信用;節省開支,不奢侈浪費,愛護官吏百姓;役使老百姓應該在農閒時間。”

材料二:唐太宗對大臣們說:“但凡做事情都要從它的根本上著手。國家以百姓為本,而百姓以吃穿為本,凡是經營吃穿方面的事,不錯過時節是它的根本所在。要不錯失時令,就在於君王要能夠做到簡靜無為,這樣才能有成效。”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因為天下米價大都一斗只值五個錢,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個錢,因此對侍臣說:“國家以百姓為根本,百姓又以糧食為生命。如果糧食沒有收成,那麼百姓就不再為國家所有。我是億兆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自身厲行節約,不奢侈浮華。現在我減少賦役,不耽誤他們農耕的時間,使家家戶戶的勞動力能自由地耕種收穫,這就是使他們富裕的措施。”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