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一)餘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事、徵虜將*。有別廬在河南縣界...

練習題1.7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一)餘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事、徵虜將*。有別廬在河南縣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

(一)餘以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事、徵虜將*。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徵西大將*祭酒王詡當還長安,餘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道路並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感*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後。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凡三十人,吳王師、議郎關中侯、始平武功蘇紹,字世嗣,年五十,為首。(石崇《金谷詩序》)

(二)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王羲之《蘭亭集序》)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    廬:寺廟

B.故具列時人官號              具:詳盡

C.暫得於己                    暫:一時

D.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期:至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①餘以元康六年         ②足以極視聽之娛

B.①感*命之不永         ②不知老之將至

C.①當其欣於所遇         ②其孰能譏之乎

D.①已為陳跡             ②阿母為汝求

14.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餘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5分)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5分)

15.“南蘭亭,北金谷”,早已為人熟知。石崇創作《金谷詩序》的動機是什麼?用《金谷詩序》原文中的文句概括,並適當闡釋。(3分)

【回答】

12.A

13.B

14.(1)我與眾多賢士一起送他到澗中,白天黑夜遊樂歡宴,多次變更地方,有時登高臨下,有時依次坐在水邊。

(2)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15.“感*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生命有限,衰亡無期,給人們帶來了感慨與恐懼,自然,成為了古今人們“興懷”的重要緣由。(原句2分,闡釋1分)

【解析】

12.

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A項,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上下句內容大意可知,廬:屋舍。所以選A。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此類文言虛詞題,一般要結合具體語境,去判定某一虛詞的具體用法和意義。A.前者介詞,在;後者介詞,用來。B.二者均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C.前者代詞,他、他們;後者副詞,難道;D.前者“wéi”,動詞,成為;後者wèi,介詞,替。所以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共”“遷”“或”“列”“固”“一”“虛誕”“妄作”。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此題可先在疏通文意並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從文章中找出能表現作者寫作目的及情感的語句“感*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然後結合著“感*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的大意,從該句對古今人們的影響角度闡釋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參考譯文:

我在元康六年,從太僕卿外任為使持節監青、徐諸*事、徵虜將*。有另一處住所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離城十餘里,那裡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湧流的清泉,茂密的樹林,還有各種果樹、竹子、松柏、草*之類,沒有不齊備的。又有加工糧食的水碓,養魚池,土窟等,那些作為賞心悅目的東西也都具備了。當時徵西大將*祭酒王詡要回長安,我與眾賢一起給他送行,到澗中去,白天黑夜遊樂歡宴,多次變更地方,有時登高臨下,有時依次坐在水邊。當時把琴、瑟、笙、築和樂人一起載於車中,眾人同時演奏;等到了住地,讓他們與鼓吹輪流順次演奏。於是眾賢都飲酒賦詩來抒發心中感懷,有的作詩不成,就罰酒三鬥。感慨生命的短暫,恐怕死亡的沒有一定期限,因此一一列舉當時人的官號、姓名、年紀,並把他們所寫的詩著錄在後面。後世的愛好詩文的人,可以盡情地閱覽啊!參加遊宴的一共有30人。吳王師、議郎關中侯、始平武功蘇紹,字世嗣,五十歲,是其中為首者。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