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君權神授”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練習題8.56K

問題詳情: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君權神授”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君權神授”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理論。依照這個理論,*古代君王建立起以宗法制度為紐帶的分封制度……從西漢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沒有摒棄分封諸侯、屏護*、面南為天下共主的傳統觀念。由於漢民族長期保持很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於是不斷增強了自我優越、惟我獨尊意識,併產生了華夷觀念,把周邊民族或國家都視為落後的蠻夷。對待周邊蠻夷國家,*除要用強大實力使之“畏威”之外,更應以“德惠”使四夷傾心內服。《禮記·中庸》主張對諸侯和更遠方的國家採用“懷柔”政策包括“厚往而薄來”的恩惠大度方針。按照儒家學說,*君主與其它各國君主的關係,只能是天子與諸侯的君臣關係,外國來使均為朝貢者,故沒有形成平等國家間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禮儀。因此,古代*統治者認為自己不需要外交,無需常設的外交機構,只是由禮部和理藩院分別辦理海道和陸路往來的各國事務。

                        ——摘編自《*外交從宗藩體制向近代體制的轉型》

材料二  荷蘭*思想家雨果·格勞秀斯(1583—1645)認為,國家間的交往不應以強力作為基礎,而應以各國都接受的*法為基礎,*法的準則應該是正義和公理。1625年,格勞秀斯發表《戰爭與和平法》成為當時*關係的重要法律依據,逐步為各國統治者所接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會的召開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開創了以*會議形式結束*爭端和*戰爭的先例。在歐洲確立了常駐代表機關制度。……造就了一個“具有固定領土、*行政組織和合法使用壟斷武力的*國家”構成的*體系。……18世紀,西方各國都建立起單獨的外交機構。1708年,英國通過了《外交優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執行公務時不得加以阻礙的條文。1815年維也納會議正式通過了《關於外交人員等級的章程》,規定了大使、公使、代辦三級外交代表制度。

——摘編自《西方近代外交體制形成》

材料三  *外交,經歷了從傳統的“華夷秩序”體系向近代西方“條約體系”逐步轉型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晚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是對處理日益增多的“洋務”的一種被動應對,也是對建立近代外交體制的初步探索;清末“外務部”的產生,既順應了西方列強瓜分*的需要,又為清王朝維持國家*與*形態提供了重要工具;***外交部的成立,從形式上改變了國家外交機構,滿足了*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抗戰爭爆發後,特別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為*最終廢除不平等條約、平等參與*事務,提供了歷史機遇。**積極推行“*外交”,全面調整外交機構,優化結構佈局,……把外交作為國家戰略的頭等大事,積極參與*“首腦外交”。

(1)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古代外交體制和歐洲近代外交體制各有什麼特點。(12分)

(2)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近代*外交體制發生的主要變化。(10分)

(3)綜合上述材料,就近代外交體制的變化,談談你的認識?(3分)

【回答】

(25分)

(1)*:以儒家思想為外交的基本原則(沒有正式的外交觀念);文武並用,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厚往薄來,形成朝貢體制,確立君臣關係;缺乏正式的外交機構。(6分)

歐洲:以*國家為主體,遵循*法的準則;確立了常駐外國使節制度;設立專門的外交領導機構;外交規範化、法制化。(6分)

(2)變化: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機構,形成近代外交體制;從被動到主動,逐步改變了外交態度;積極參與*事務,改善**環境。(4分)

評價:打破了“華夷觀念”,接受西方思想觀念,增進了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推動*外交的近代化,使*逐漸融入世界;*有識之士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的*地位;但始終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處境。(6分,注意辯*分析)

(3)弱國無外交,要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不斷調整外交政策。(3分)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