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譯書與*近代化陳志勇      早在漢唐時期,我國就發生過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活動...

練習題2.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譯書與*近代化陳志勇      早在漢唐時期,我國就發生過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活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譯書與*近代化

陳志勇

       早在漢唐時期,我國就發生過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活動,由此湧現出的一大批譯著多以佛教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會意義主要是宗教的傳入,宗教的傳播又往往同時伴隨著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廣泛,宗教發展也愈益充分,日益廣泛的文化交流推動了社會的繁榮。

       明末清初年間,西方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的譯著在*出現。在耶穌會傳教士中,利瑪竇堪稱傑出的代表。他入鄉隨俗,將基督教與儒教相聯絡,求說明基督教與儒教的一致*;他還“以學術為媒”,努力用知識與文化去爭取*的士大夫,向他們展示西方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藉以抬高西方文化在*的地位。歐洲傳教士遠航東來,其社會意義已遠不止於宗教,而是帶來了有關西方世界的新資訊,西學東漸由此拉開帷幕。

       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對*的擴張,西方傳教士再次來華,除了翻譯《聖經》以外,他們還編譯各國史地和制度方面的書。傳教士們繼續沿用傳播科學的方法,以作為他們在*活動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區少數教民及上層官僚士大夫中間流傳,內容逐步推廣到*、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其影響也日益擴大。

       自洋務運動到戊戌維新時期的譯書活動則由傳教士逐漸轉為以官方為主。儘管近代*官方譯書從林則徐便已開始,但是嚴格地說,由朝廷出面設定機構、組織人員,長時間比較系統地翻譯西書,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這時朝廷從事翻譯工作的主要機構是同文館和*南製造局翻譯館。前者譯書內容以世界知識,包括各國曆史、*法和有關史論為主;後者的譯書以應用科學為主。1901年,劉坤一、張之洞奏請在南京設立*楚編譯局。這樣,從*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個官方譯書系統。官方譯書主要還是以應用科學為主,重點是在兵學知識、工藝製造和自然科學理論,特別是數學、物理和化學方面,這和當時的國內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開的。

       由於*午戰敗,國運艱*,救國之士從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從譯書中尋求救國之道,到處興起的譯書社團,表明譯書已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譯書內容由自然科學擴充套件到社會科學。私家譯書最著名的要數嚴復和林紓二人。嚴復的譯書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為深刻,他的《天演論》為當時的思想界敲響了救亡圖存的*鍾。林紓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譯西方文學作品的人,共譯作品184種,包括許多國家的文學名著。“嚴林”的譯著在近代西學東漸史上有著特殊的價值和重要的地位。

       *以後的譯書種類、數量愈來愈多。在知識分子中出現了以魯迅、周作人、陳獨秀等人為代表一個譯書群,陳望道《*宣言》的翻譯,給*思想界帶來新的生機。

       從*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社會的發展雖然路經多歧,千迴百折,但總的方向是與世界日益接軌,向著近代化的目標艱難而又不可阻擋地前進,這其中,譯書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                           (選自《國學》總第39期,有刪改)

1.下列是有關譯書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唐時期的一系列佛教譯著其主要作用是在於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譯書所帶來的西學的傳播與擴充套件,成為*社會開始向近代化轉型的動因。

       C.鴉片戰爭後,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譯作不斷湧現,促成了西學東漸,促進了知識分子思想的變遷。

       D.從一開始,西方傳教士的大量譯著就以傳播科學知識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開啟民智的作用。

2.下列對“西學東漸”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過漢唐時期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活動傳人我國,對當時社會的繁榮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B.從整體上講,西學東漸應該值得肯定,因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逐步邁向了近代化的歷史程序。

       C.嚴林譯著所彰顯出的價值和地位說明,西學東漸很成功的一點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社會科學思想,進而更新了民族的社會心理機制。

       D.歐洲傳教士遠航東來,不僅向*傳人宗教文化,還帶來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等資訊,這標誌著西學東漸的開始。

3.下列說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項是                                                                        (    )

       A.*譯書的最早活動,始自介紹外來宗教,時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後是基督教。

       B.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由於國內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開始比較系統地翻譯西書。

       C.在西方文化的啟迪和催化下,*知識分子開始由被動接受走向主動選擇、編譯。

       D.作者認為社會科學方面的譯著在促進*社會變革方面起到的作用顯然要大於自然科學譯著。

4.簡要概括近代*譯書活動中先後出現的三支主要力量以及各自譯書內容的特點。

【回答】

1.B(A項“主要作用”誤,原文是“宗教的傳播又往往同時伴隨著文化的流通”,主要作用應是傳播宗教。 C項“促成了西學東漸”誤,“西學東漸由此拉開帷幕”是在明清時期。D項“以傳播科學知識為核心”誤,主要目的是傳播宗教。)

2.A(A項答非所問,因為此時還沒有進入西學東漸階段。)

3.C(A 項“先是”“然後”誤,文中沒有提及如此明顯的界限;B項應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D在文中找不到依據。)

4.①傳教士譯書:以宗教為主,內容逐步推廣到*、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②官方譯書:以應用科學為主。③民間譯書(私家譯書):由自然科學擴充套件到社會科學。

知識點:現代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