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最後的黃豆爺爺是染布的。他愛吃黃豆出了名。在鎮子西頭,爺爺十七歲那年刷刷地在地上...

練習題5.59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最後的黃豆爺爺是染布的。他愛吃黃豆出了名。在鎮子西頭,爺爺十七歲那年刷刷地在地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最後的黃豆

爺爺是染布的。他愛吃黃豆出了名。在鎮子西頭,爺爺十七歲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幾口大染鍋。這吃飯的手藝是“偷”來的。

爺爺從小喜歡跑進大染坊找老闆的兒子鬥蛐蛐。有時老闆的兒子跟私塾先生唸書,爺爺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著熱氣騰騰的大染鍋。爺爺蹲著染布時,就從兜裡摸出幾粒炒熟的黃豆塞到嘴裡嚼,這樣一蹲就是一兩個時辰。“呆瓜”,染布師傅往往這麼笑話爺爺。當爺爺染出第一鍋布時,大家才知道爺爺不呆。

那年,家裡遭了大災,爺爺架幾口大鍋開始染布。開業那天,鎮子裡所有人都聽到爺爺一邊敲鑼一邊喊話,開張頭半個月染布不收錢,染壞了一賠二。爺爺沒錢請幫工,自己把麻繩往肚子上一勒,把一把黃豆往嘴巴里一塞,一邊香甜地嚼著,一邊攪動大染鍋。當爺爺嚼完三四把黃豆時,青布便染成了。青*襯著爺爺額頭的汗珠,沉穩得像傍晚襲來的夜幕。

後來,那家大染坊被爺爺擠垮了。沒過半月,爺爺快樂地嚼著黃豆把那幾口鍋搬進了大染坊。於是,鎮子裡又有了大染坊。那名聲像染布匠拿攪鍋棍敲鍋一樣,咣咣噹當響得很。在嚼著一把又一把黃豆時,爺爺兜裡也開始響著咣咣噹當的銀元聲。

有了錢,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幾把黃豆,還娶了奶奶。迎親那天,爺爺喝了好多酒,醉了,進洞房時還絆了一腳,兜裡的黃豆全撒在地上,他撿了好一陣子,奶奶什麼反應,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後來跟我講這事時,爺爺還嘆氣,這一絆,不是什麼好兆頭,要不,後半輩子也不會活得這樣磕磕絆絆。說這事時,爺爺喘著粗氣,我幫著捶了半天背,他還是喘得滿臉豬肝紫。

其實,爺爺在生父親的氣。

閒時,爺爺經常是一邊慢慢嚼著黃豆一邊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說,父親是一個“倒錢筒”。父親是爺爺的獨苗,奶奶寵著他,慣著他。聽爺爺說,父親才十歲,就開始進大煙館。沒錢,就賒賬。煙館老闆拿著賒賬本來計錢時,爺爺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父親就像一棵荒野的樹那樣瘋長。

我十歲那年,三天三夜,父親跟人賭輸了,大染坊被抵了賭債。那一天爺爺沒有嚼他的黃豆,唉聲嘆氣,一臉烏雲。

搬出大染坊時,爺爺習慣*地掏出黃豆,遲疑了一下,爺爺這回沒有把黃豆塞進嘴巴,而是把黃豆一路撒在地上。

沒幾年,爺爺病得不行了。父親依然整天不著家,爺爺的安危只是他耳邊刮過的一陣微風。

臨終前的那個晚上,爺爺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著一個小布袋,開啟來,是些黃豆。昏暗的燈光下,豆子炒得金燦燦的,爺爺說,這輩子只剩下這點黃豆了,他的聲音很輕,連他旁邊油燈的火苗都沒有動一下,他顫巍巍拈出一顆豆子,習慣*地放入口中,又嚼著它。不知是黃豆太硬還是爺爺老了,牙口不行,他沒嚼動,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嘆嘆氣,說這輩子就愛這黃豆,人走了帶上它,也算來世上留個念想。他慈愛地對我說,如果你長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爺爺這裡來拿這黃豆吃。不過,你要是爭氣,最好就別來找我了,他語氣中滿是沮喪。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點了點頭。

第二天早晨,爺爺走了,手裡緊緊攥著那小袋嚼不動的黃豆。鄰居幫忙葬了爺爺後,父親才回來。沒人怪他,他在鄰里眼中只是一個能夠看得見影子的人。

父親長號著,聲音淒厲。如同塌了脊樑。大家都知道他為什麼哭,整整兩天兩夜,他僱了好幾個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連瓦背也全掀掉了,還是沒有找到傳說中爺爺那幾坨金子。他瘋了。

後來,一個金匠跟我說爺爺確實有幾坨金子。不過,爺爺臨終前偷偷讓他把它們打成了一顆顆金珠子。

我驀然明白,爺爺那小袋黃豆是什麼了。爺爺給我留了一筆活命錢。

有人曾問我,金子最終找到了嗎?

當然沒有。爺爺的墳頭早被我平了,當時還有人說,我跟我那瘋死掉的父親一樣,也是忤逆不孝。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企業,人們稱我是什麼“著名企業家”。不久前,一次慈善會上,我說了,死後捐出全部財產。我那個兒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說話了。

為什麼這麼做?有記者問我,我一時語塞,眼前浮現出爺爺那小袋最後的黃豆。

(改自王瓊華《最後一碗黃豆》)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 “我”平掉爺爺的墳頭,是既不想讓任何人打擾爺爺死後的安寧,又表明了不依賴祖輩財富,自己創業的決絕。

B. 文中說“父親就像一棵荒野的樹那樣瘋長”,一是形容他處於青少年時期,身體長得快;二是形容他備受溺愛,放縱無拘。

C. 本文語言平實,情感飽滿,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格各具特點,敘事手法新穎,主題有教益。

D. 老闆的兒子跟私塾先生唸書時,爺爺蹲在一旁看人染布,這暗示著爺爺對讀書的渴望和對財富的羨慕。

E. 本文運用動作、語言、細節描寫和對比等藝術手法,生動凸顯人物個*,人物行為也具有深厚寓意。

8.小說中“爺爺這回沒有把黃豆塞進嘴巴,而是把黃豆一路撒在地上。”這一行為反映了爺爺什麼樣的心態?請簡要分析。

9.小說多次寫到爺爺嚼黃豆,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

10.小說以“最後的黃豆”為標題,寓意何在?這對現實人生有許多啟示,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回答】

7.ABCDE

8.心態:反映出“爺爺”在產業被抵債後內心的痛苦、失落和氣憤。①“沒有把黃豆塞進嘴巴”是因為內心痛苦,沒興趣嚼黃豆了;②“把黃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敗,也表達了對兒子敗家的氣憤。

9.①生動揭示“爺爺”心理,反映“爺爺”專注、執著和頑強的*格特徵;②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將“爺爺”創業、守成過程中的和環節緊密聯絡起來;③為情節發展做鋪墊,使故事情節更豐富、更合理。

10.寓意:一是“爺爺”通過一生奮鬥留給“我”的物質遺產,是現實世界中的財富;二是“爺爺”留給“我”的人生教訓,啟發“我”對物質有清醒認識,是精神財富。

啟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單純的物質追求並不會讓人幸福,相反可能帶來生活中的不幸。

啟示二:就親情而言,真正的愛不是溺愛,而要幫助下一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啟示三:就傳承而言,精神財富的傳承比物質財富更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變人生。

【解析】

7.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字的內容和技巧。題幹要求選出“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可在整體感知小說內容的基礎上,從小說的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等三個角度分析,B項並沒有形容身體長得快的意思。C項“語言平實”“情節跌宕起伏”“敘事手法新穎”的分析都不夠恰當。D項“暗示著爺爺對讀書的渴望和對財富的羨慕”的分析是錯誤的。爺爺專注看染布,起初是對染布有興趣,後來大災後才成為爺爺謀生的職業。

【考點定位】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應邊讀邊劃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劃出文中表明文章結構的詞、句。議論*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文章看劃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劃了的詞句,尋找答題的區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對選項是否準確。答題的思路,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比對選項所說,辨別正誤。

8.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小說中‘爺爺這回沒有把黃豆塞進嘴巴,而是把黃豆一路撒在地上。’這一行為反映了爺爺什麼樣的心態?請簡要分析”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題目要求考生通過分析小說具體情節,把握人物的形象(心態),爺爺一向愛吃黃豆,這次卻把黃豆撒在地上,很顯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內心極為痛苦。聯絡前文的情節分析即可。“父親”賭錢輸掉染坊“爺爺”搬家時的動作——沒嚼黃豆而是撒了一路反映出“爺爺”異常氣憤和痛苦的心理**苦苦賺來的家業讓兒子揮霍殆盡“爺爺”內心自然是不好受的其行為也暗示了兒子的敗業對兒子的行為感到生氣。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思路點撥】刻畫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對人物的內心活動直接敘述;B.內心獨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來把內心活動和盤托出;C.夢境和幻覺,通過人物的夢境和幻覺來展示心理;D.藉助環境襯托心理,既有樂景樂情、哀景哀情的正襯,也有樂景哀情、哀景樂情的反襯;E.通過刻畫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綜合手法來暗示和表現人物心理。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來分析人物心理,有時還要結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體的情景來分析。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心理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如本題通過分析小說具體情節,把握人物的形象(心態)。

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具體考查小說中典型細節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生要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來分析,內容上主要應答出描寫的內容和所表現出的人物*格及內心活動;結構上從線索、照應、對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等角度來回答即可。小說的題目是“最後的黃豆”“爺爺”在生活中總喜歡嚼黃豆這是小說發展的行文線索從開始創業到死去都沒有離開嚼黃豆始終如一的動作也反映了“爺爺”專注和執著的*格特徵這一連串的嚼黃豆動作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拓展延伸】小說中細節描寫總用:1.主要作用是人物*格的塑造。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處處可見令人叫絕的細節描寫,它們對於刻畫人物起到傳神的作用。服喪中的范進在燕窩碗中揀一個大蝦元子送進嘴裡,活畫出范進的虛偽;臨終的嚴監生伸出兩個指頭不肯瞑目,刻畫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吝嗇鬼形象;扎西達娃寫過這樣一個情節:一個決鬥中的男人,*首斷了,他抓住*刃繼續搏鬥,*刃深深地嵌進了他的骨頭……一個西部漢子的形象就是靠這樣的一個細節深刻在了人們心中。2.細節寫作深化文字含義。好的小說家對每一個細節運用,都是有他深刻的用意的,或表現*格,或表達感情,最後歸結到深化主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穿長衫站著喝酒、教人“茴”字的四種寫法等細節,就體現了魯迅先生在深化主題上的匠心。如果你讀過《鐵皮鼓》,一定不會忘記那個男孩在納粹*上的尖叫;讀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就不會忘記那頂黑禮帽……這些細節其實就是“文眼”,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3.細節寫作在小說結構上的作用。有些細節描寫,可以穿針引線,使結構緊湊,前後照應。魯迅《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就起到了前後照應的作用。我在長篇小說《天職》裡多次寫到了歐陽家和紅廟裡的楹聯,實際上就是為了結構的需要。在這方面,偵探小說、推理小說表現的更突出明顯。事實上,我們在閱讀名著時就會發現,現實主義大師在運用細節上並不是那麼單一的,他們的好細節,通常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而是在對比,映襯,或是前呼後中顯示其巨大的表現力的。4.細節是情節運動的發力點。情節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向前運動發展有起承轉合的關鍵點,這些關鍵點往往就是細節。一個物件、一句話、一個舉動,這些細節只要處在關節點上,就會導致情節的巨大變化。林沖火燒草料場,是因為聽到了一句話。還有莫泊桑的《項鍊》、契柯夫的《小公務員之死》等均是這方面的典型。5.細節給小說提供需要的籲求空間和思情意味。當代的一些重視表現人物心態的小說,在“淡化”情節以後,隨之而來的便是“隱蔽*”細節描寫。劉恪的《藍*雨季》,沒有故事,沒有人物,但在細節上嘔心瀝血,精益求精,它的細節就在象徵主人公的“隱蔽”的內心活動。此外,莫言、馬原等人的小說,在這方面也有較好的範例和*。

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及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究作品的意蘊的能力。爺爺愛吃黃豆是小說中爺爺的*格的外在反映,透過這一細節可以看到爺爺默默奮鬥的過程。而“最後的黃豆”既是小說的標題,也是小說的典型情節,爺爺臨終時嚼黃豆和對“我”的囑託暗示了爺爺為“我”留下的兩份“遺產”,一是物質的黃豆,二是精神的“黃豆”。“我”更看重的是精神的“黃豆”。由此考生就很容易地回答出“最後的黃豆”的寓意,對現實生活的啟示也就不言而喻。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名師點睛】【名師點睛】命題人往往要求考生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見解。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個*化解讀,其實並不允許考生脫離文字海闊天空、信馬由韁地隨意發揮,我們可以把這種題型看成是文字研討類探究的變體,不過相對於文字研討來說,考生有一定的自由進行拓展,但是必須如前所述要有一個“度”,與文字不即不離。命題人要求考生聯絡現實,結合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進行探究。解答探究題的“四明確”“一注意”。1.明確任務,即審明探究任務,把準探究的指向。探究題題幹表述有區別,注意審清題幹。有的題幹直接說“請你探究一下……問題”;有的不明說,諸如“談談你的看法”“說說你的理解”“請結合……進行探究”,等等。2.明確觀點,即要做到觀點明確,具有探究意味。“對作品的個*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字;*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根據題目要求,能夠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觀點,在答題的開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觀點,開門見山,直接入題。3.明確結構,即結合文字或文字的具體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採用“述”和“評”相結合的形式。4.明確文字意識,即貼近文字,尊重文字。強調個*閱讀,並不是允許考生脫離文字而隨意地天馬行空馳騁想象,一味地陳述自己獨特的見解。考生仍然應該緊扣文字,從文字入手,從文字中引述論據,結合引述論據圍繞已定觀點作進一步分析,闡明自己的見解,這樣同樣是個*閱讀。5.注意答題格式及層次。探究*的題目,往往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談談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應題,要用“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看的”,或“我認為……”,“我覺得……”等句式來表述。其次再按序號寫出自己的幾點感受或理由。如本題“最後的黃豆”是一個隱喻*的標題“爺爺”“最後的黃豆”就是一袋金豆子是留給“我”的這是一種物質財富那是“爺爺”奮鬥一生的財富“爺爺”的執著精神是“我”精神上的力量。這個主題給我們的人生啟示頗多:人生要有追求創造財富的精神正確看待財富精神財富遠比物質財富重要教育孩子問題等。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