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古代詩歌閱讀下方山【注】【南朝·樑】何遜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鱗鱗逆去水,瀰瀰急還舟...

練習題2.66W

問題詳情:

古代詩歌閱讀下方山【注】【南朝·樑】何遜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鱗鱗逆去水,瀰瀰急還舟...

古代詩歌閱讀

下方山【注】

【南朝·樑】 何遜

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

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

鱗鱗逆去水,瀰瀰急還舟。

望鄉行復立,瞻途近更修。

誰能百里地,縈繞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時渡口。

20.詩歌前四句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簡要賞析。

21.在歸鄉途中詩人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

【回答】

20.詩歌前四句主要描寫了“寒鳥”、“落星”、“繁霜”、“苦霧”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抑鬱悽清(傷感)的畫面。秋冬時節的早晨,鳥兒在樹枝間發出悲切的叫聲。稀疏零落的星星映照在河中,隨波浮動。濃霜瀰漫,使早晨的河岸變得發白;濃重的霧氣籠罩著*水,使河流變得黑沉沉。烘托出詩人淒涼沉重的心情。

21.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 詩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達內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寫詩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後四句抒發離家越近,反覺得路途漫長,愁腸百轉之情。(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20.題幹中問的是“詩歌前四句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這是考查詩歌的形象。首先找出前四句中的景物,“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比如“寒鳥”“落星”“繁霜”“苦霧”,然後結合景物的特點描述畫面,“寒鳥”“樹間響”,“落星”“浮川際”,“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沉流”,最後分析效果。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考查意境題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比如本題中,先找出詩句中的景物,然後分析其特點,最後分析效果。

21.題幹問的是“在歸鄉途中詩人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是針對詩歌情感設題。既為“變化”,可見應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詩歌的前四句是寫景,從“寒”“落”“白”“苦”“黑”等修飾詞中可以看出景物的抑鬱悽清,這是令人傷感的畫面,透露出心情的沉重;第五、六句中的“急”透出返家的急切心情;最後四句中,“望鄉行復立,瞻途近更修”“誰能百里地,縈繞千端愁”,離家越近,卻覺得路途更遠,內心是千纏萬繞的愁緒。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此類題目,應按照如下思路進行解答:1.審題:主要審兩點:一是所給語言片段的位置和內部的層次(前面說的“句”“聯”“片”等);二是所給語言材料是整首詩還是詩中的片段,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涉及分析情感題的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如材料是區域性的,則要聯絡全詩甚至標題來分析;如是整體,則要分成幾個區域性來看。比如本題,“歸鄉途中詩人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應是針對全篇設題,既為“經歷變化”,說明這是一個過程,考生應先將詩句分為幾個部分,然後再進行解答。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