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未上,丁父憂。服除,著十論言當世事,獻...

練習題2.59W

問題詳情: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未上,丁父憂。服除,著十論言當世事,獻...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十歲能屬文,登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未上,丁父憂。服除,著十論言當世事,獻於朝,宰相湯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遷著作佐郎。帝初政,銳意事功,問大昌曰:“朕治道不進,奈何?”大昌對曰:“陛下勤儉過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不可謂無效。但當求賢納諫,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築城太多,緩急何人可守?設險莫如練卒,練卒莫如擇將。”帝稱善。除浙東提點刑獄。會歲豐,酒稅逾額,有挾朝命請增額者,大昌力拒之。徙*西轉運副使,大昌曰:“可以興利去害,行吾志矣。”會歲歉,出錢十餘萬緡,代輸吉、贛、臨*、南安夏稅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鎮潮為功,求內降給賜所置田產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違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許之!”寢其命。權刑部侍郎,大昌言:“闢以止闢,未聞縱有罪為仁也。今四方讞獄例擬貸死,臣謂有司當守法,人主察其可貸則貸之。如此,則法伸乎下,仁歸乎上矣。”帝以為然。*陵都統制率逢原縱部曲毆百姓,大昌因極論“自此屯戍州郡,不可為矣!”逢原由是坐削兩官。累遷吏部尚書,言:“禁衛之士,祖宗非獨以備宿衛而已,南征北伐,是嘗為先鋒。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徵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賊沈師作亂,戍將蕭統領與戰死,閩部大震。漕檄統制裴師武討之。師武以未得帥符不行,大昌手書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帥責君,可持吾書自解。”當是時,賊謀攻城,而先使諜者衷*縱火為內應。會師武*至,復得諜者,賊遂散去。紹熙五年,以龍圖*學士致仕。慶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諡文簡。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有刪改)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徵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徵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徵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徵行/無人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三衙勿遣/

17.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丁父憂是指父親去世,回鄉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捨。

B.吏部尚書,*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長官。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C.紹熙,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名號,漢武帝時正式創立並形成。如“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

D.致仕,交還官職。古代的官員因為年齡或別的原因辭官不做了,也指官員退休。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溝壑”等。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程大昌積極建言,受到皇上稱讚。他認為求賢納諫,修明*,不必另外尋求奇方異策;設定險要不如訓練士兵,訓練士兵不如選擇好將領。

B.程大昌關注民生,體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為由請求增加稅額,大昌堅決拒絕;他認為不應該答應六和塔寺僧的請求,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

C.程大昌盡心國事,見識卓遠。代理刑部侍郎時,他認為縱容罪犯不是仁道,應用法律阻止犯罪;擔任吏部尚書時,他認為應該充分發揮宮廷*衛的長處。

D.程大昌處事果斷,敢於擔當。汀州逆賊沈師作亂,裴師武因為沒有得到帥符不肯出兵征討,程大昌寫信命令*,並願承擔責任,於是裴師武及時出兵。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昌奏:“僧寺既違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許之!”寢其命。

(2)今四方讞獄例擬貸死,臣謂有司當守法,人主察其可貸則貸之。

【回答】

16.D

17.D

18.D

19.(1) 大昌上奏:“僧寺已經違法置辦田產,又將賦稅徭役移加給百姓,為什麼要答應他們呢!”皇帝中止了命令。(“置”“移”“寢”各1分,大意2分)

(2)現在各方面審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信守法令,皇上審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獄”“擬”“貸”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可以根據句子的意思和結構進行判斷。如“今率三年輒補外”中“補外”就是“補以外任”的意思,所以“外”的後面停頓,排除A.C;“無人在選”是一個完整的結構,所以在“無人”前停頓;“奈何始以材武擇之”中“奈何”引領後面的內容,所以在“奈何”前停頓,排除B.選擇D。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抓關鍵斷句。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D項表述錯誤,“填溝壑”是指死亡。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古代表示官職任免調動的文言詞語歸納。一、表“授官、做官”的詞語1.闢:由*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2.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①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3.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4.薦:由地方*向*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5.舉:由地方*向*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文選•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6.授:授予官職。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9.復:恢復原職務。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10.徵:由朝廷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徵召,特指君招臣。11.仕:做官。如《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12.仕宦:做官,任官職。如《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13.仕進:進身為官。14.任:擔負、擔任。二、表“調動、補任”的詞語。1.改:改任官職。2.調、徙、轉:調動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3.遷:調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降等。4.累遷:表示多次調動。5.放:京官調任地方官。6.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7.補:補任空缺官職。8.蔭補:靠先人的業績補缺做某官。三、表“升官、加封”的詞語。1.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如①《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2.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晉爵”。3.加:加封,即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權。4.超遷:越級升遷。5.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官職。6.超擢:破格提拔。7.陟:提升官職。如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8.升:提升。9.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如《文選•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10.提:提拔。四、表“貶官、免官”的詞語。1.貶:①降低官職,降級。②降職並外放。2.竄:放逐、貶官。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4.謫:降職,封建時代把高階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5.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6.左除、左降、左轉:降職。7.出:離開京城外調,一般指貶官(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有時也指平調。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9.黜、絀:廢掉官職。如《司馬遷〈屈原列傳〉》:屈平既絀。10.免:罷免官職。11.奪:削去,罷免。五、表“辭官”的詞語。1.告老:官員年老辭職。2.解官:辭去官職。3.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4.乞身:古時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5.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6.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7.謝病:託病引退或謝絕賓客。8.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1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程大昌寫信命令*,”錯,由原文“師武以未得帥符不行,大昌手書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帥責君,可持吾書自解。’”可以知道,程大昌親筆致信催促,不是命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對照,即可發現D項有曲解文意的錯誤。

19.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 “置”“移”“寢”;(2) “獄”“擬”“貸”。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同時還要注意特殊句式。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絡。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他十歲就能寫文章,紹興二十一年進士及第。任吳縣主簿,還未赴任,遭父喪。服喪完畢,他撰寫了十論論說時事,獻給朝廷,宰相湯思退對他稱奇,提拔為太平州教授。孝宗繼位後,提升他為著作佐郎。皇帝剛剛執政,銳意建功立業,問大昌說:“我治國沒有長進,怎麼辦呢?”大昌回答說:“陛下勤儉超過古代帝王,自從女真與我們互相往來和好,他們知道尊重中原,不可以說沒有效果。只要求賢才,納諫言,修明政事,不必另外尋求奇方異策。”又說:“淮上築城太多,發生緊急情況什麼人可以守衛?設定險要不如訓練士兵,訓練士兵不如選擇好將領。”皇帝稱讚他說得好。授予他浙東提點刑獄。適逢豐年,酒稅超過了規定的數額,有人以朝廷的命令為由請求增加稅額,大昌堅決拒絕。調任*西轉運副使,大昌說:“可以興利除害,實行我的志向了。”適逢荒年,他拿出十多萬緡錢,代交吉州、贛州、臨*、南安等地摺合為絲織品的夏稅。六和塔寺僧認為鎮伏*潮有功,請求皇上下旨把已置辦的田產賞賜給他們仍舊免除賦稅徭役,大昌上奏:“僧寺已經違法置辦田產,又將賦稅徭役移加給百姓,為什麼要答應他們呢!”皇帝中止了命令。大昌代理刑部侍郎,說:“法律是用來防止犯法的,沒有聽說縱容罪犯是仁道。現在各方面審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信守法令,皇上審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這樣,就使法律在下面得到伸張,而仁道歸於皇上了。”皇上認為他說得對。*陵都統制率逢原縱容部下毆打百姓,大昌於是極力說“從此屯駐戍守州郡,不可以做了”! 率逢原因此被治罪削減兩官。大昌多次升遷為吏部尚書,說:“擔任宮廷*衛的士兵,祖宗之法不只是用來預備宮中*衛,南征北戰,禁衛*都曾是先鋒。現在一般三年就要補以外任,用非所長,即使有徵伐之事,也沒有人得到選用。為什麼剛開始是選擇有才略武藝的人,而到最後把他們像平常人一樣地拋棄呢?希望將他們留在衙內不要派遣。”離開京城主持泉州政務,汀州逆賊沈師作亂,戍守將領蕭統領與沈師作戰而死,閩部受到很大震動。漕司發檄文命令統制裴師武*亂*。裴師武因為沒有得到帥符不肯出兵,大昌親筆致信催促他說:“事情很急,如果將帥責怪你,你可以拿我的信自己辯解。”這時候,賊兵謀劃攻城,先派遣間諜披上鎧*放火作為內應。正趕上師武的*隊到來,又抓住了間諜,於是賊兵散去。紹熙五年,以龍圖*學士退休。慶元元年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謐號文簡。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