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在一些地方,野生動物仍然被奉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為了嚐鮮,或是為了所...

練習題2.6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在一些地方,野生動物仍然被奉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為了嚐鮮,或是為了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動物仍然被奉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為了嚐鮮,或是為了所謂滋補,不惜花大價錢購買野生動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時“任*”,卻潛藏巨大風險。從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與野生動物有關。專家學者早已*實,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動物時傳染到人身上的,許多疑難雜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細菌和病毒。面對這些血與淚的教訓,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忽視其嚴重危害。倡導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刻不容緩。

飲食習慣以及由此形成的飲食文化,並不簡單是私人的事情,而是關係大眾健康的公共問題。一些地方長期以來形成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飲食文化,有的人認為吃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著。但必須看到,在現代社會中,一旦有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為食用不安全、不衛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引起更大範圍的危害。這*示我們必須把區域乃至個人的衛生和健康問題,放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審視。從公共利益角度出發,每個人管住自己的嘴,不僅是對自身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和整個社會負責。我們尊重、鼓勵不同地區形成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種文化都應建立在對公共衛生和生命健康權利負責任的基礎上。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在更深層次上體現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價值和態度。如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相處,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和實踐的課題。在*實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時,研究團隊也發現蝙蝠身上攜帶一系列對人類有害的病毒。但即使如此,在研究者看來,一方面這些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可能*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態系統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對生態平衡的維護功不可沒,決不能因為攜帶病毒就消滅它們。因此,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對蝙蝠進行無侵害取樣,取樣完成後將蝙蝠放歸自然。這樣的例子生動說明,與大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不能肆意破壞自然,更不應把野生動物輕易端上餐桌,否則最終受懲罰的還是人類自己。

避免野生動物帶來的社會風險,最有效的方式是對活體動物的交易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規範和管理,對於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必須嚴厲打擊、堅決取締。當年因*疫情,廣東省宣佈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對於後續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三部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相信這樣的舉措會進一步降低潛在的疫病風險。大家要形成這樣的共識,加強市場的規範和管理要形成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堵住漏洞,防範病從口入,守護全社會的健康與安全。

 (摘編自彭飛《舌實之“鮮”別成社會之“險“》,《*日報》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在我國,有著保護野生動物的優良傳統。在“憑君莫*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的美麗詩句中,在“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的兼愛動物的主張裡,都體現出這種傳統文化理念。同時長期以來,也存在著在“野味”名義下捕捉、飼養、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等頑固陋習。科學研究表明,加工食用野生動物並沒有神奇養生功效,反而會帶來病毒、寄生蟲、重金屬等健康安全風險,甚至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

因此,保護野生動物,不僅要有集體認同,更要見諸持久的人人行動。這就需要,在加強保護野生動物的宣教之外,以更加完善、更大力度的法律來強力加持。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從立法到執法、司法,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依法保護野生動物,聲音響亮,行動嚴厲。國家層面,立法上,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火線列入今年立法計劃;執法上,疫情防控期間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將頂格處罰;司法上,嚴懲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戰疫中這些保護野生動物的系列舉措,迅速顯著地彰顯了法治的力量。

“徒法不足以自行”。保護野生動物,是一場全民法治課,也是一場人與文化陋習的持久戰。保護野生動物,是每一位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人人積極主動走在依法保護野生動物的前端,就會緩衝末端懲戒治理的壓力,減小末端懲戒倒逼的成本。達此,不僅要學法,更要守法用法,不做清談客,爭當行動派。(摘編自茅畝《依法保護野生動物,人人當做“行動派”》,“南方網”2020年3月12日)

材料三:

在衛生健康領域,有研究表明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儘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尚未確定,但源於野生動物的致病風險始終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確鑿無疑的。在實踐中,對一些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人工繁育、人工飼養,原本目的是挽救珍貴、瀕危物種,其中一些卻進飯館上餐桌成為“野味”。有些動物製品難以辯別是來自野外生長還是人工馴養的動物,這就為市場上魚目混珠、欺騙牟利的現象提供了條件,甚至出現將偷獵的野生動物拿到飼養場“洗白”後高價出售的情況。這些亂象不僅危害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安全,而且存在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聽之任之後患無窮,確實已經到了不能置之不理的時候了。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暴露出我國在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短板。為有效維護公共衛生安全,迴應社會重大關切,必須發揮法律制度防範化解安全風險“保護閘”“安全閥”的作用,堅持以法治手段管源治本,緊緊抓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這個突破口,切斷威脅*生命健康的傳染源,把公共衛生安全的這一道至關重要的關門築牢守好。(摘編自王晨《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日報》2020年3月19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食用野生動物不僅會讓個人遭遇病毒寄生蟲等健康風險,更可能會引發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威脅整個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B.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應當得到足夠的尊重與鼓勵,但必須以不對公共衛生和生命健康安全構成威脅為基本前提。

C.如果人人都依法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有利構建人與自然*關係,還會緩衝法律末端懲戒治理的壓力,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人類健康與安全問題。

D.保護野生動物的安全是關乎人類重大公共*安全的要事,只要“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就能切斷威脅*生命健康的傳染源。

5.下列對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第一段由食用野生動物現象入手,接著指出潛在風險,然後指出專家學者的權威論斷,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B.文章指出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飲食文化的存在,但更主要的是指出其存在的巨大隱患,體現出客觀、理*的態度。

C.文中以對SARS病毒自然宿主蝙蝠無侵害取樣後放歸自然為例,*人類不應利用自然,而應學會順應、敬畏自然。

D.文章立足於保障全民生命健康安全,以*型*肺炎的防疫為依託,有很強的針對*和現實意義。

6.當前,要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回答】

4.B

【解析】A項,“更可能會引發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理解錯誤,原文是“有研究表明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選項曲解原意。C項,“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人類健康與安全問題”說法絕對。捕食野生動物只是威脅人類安全與健康的因素之一。D項,“只要‘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就能切斷威脅*生命健康的傳染源”錯誤,通過原文“緊緊抓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這個突破口,切斷威脅*生命健康的傳染源”可知,選項表達過於絕對。故選B。

5.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思路以及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這種題,通常是先整體把握文意,獲取作者的觀點或態度;然後根據選項的表述,仔細地推敲和琢磨。C項,“*人類不應利用自然”錯誤,通過原文可知,它*的是“與大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不能肆意破壞自然,更不應把野生動物輕易端上餐桌”,不能*“不應利用自然”,況且人類是可以合理利用自然的。故選C。

6.【參考*】①公民層面,拒絕食用野生動物,*販賣野生動物,將保護野生動物作為義務與責任。②社會層面,加強保護野生動物的宣教,讓人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相處。③國家層面,逐步完善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加強執法的力度,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