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張岱年:將愛國之心轉化為求真之志  李存山張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哲...

練習題2.2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張岱年:將愛國之心轉化為求真之志  李存山張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張岱年:將愛國之心轉化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張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1995年,86歲高齡的張岱年憶起一生中幾個難忘的“第一次”時說:“最有意義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聽到日本投降的訊息……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樂的第一次。”

張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說:“我少年時期,對於民族危機感受極深,痛感國恥的嚴重,於是萌發了愛國之心,喚起了愛國主義的情感。深知救國必須有知,於是確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熱誠。自審沒有從事*活動的才能,於是走上了學術救國的道路。”

上世紀30年代,張岱年發表多篇哲學論文。1933年,他在《大公報》上發表《論外界的實在》,用經驗*和邏輯分析的方法來論*“新唯物論”(辯*唯物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觀實在*。此文發表時,編者特附有按語:“切望平津讀者不可因敵迫城下,心神不寧,遂爾忽之。同時更宜信:有作出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並不是容易滅亡的。”當時,日本的鐵蹄已迫近平津城下。

1935年,《國聞週報》分兩期連載張岱年的《論現在*所需要的哲學》。他在文中說:“*民族現值生死存亡之機,應付此種危難,必要有一種勇猛巨集毅能應付危機的哲學。”“惟有賴文化之再生,然後中華民族才能復興。”“*若不能創造出一種新哲學,*族再興只是空談。”張岱年厚重的歷史使命感躍然紙上。

1937年7月29日,日*入侵北平。清華師生紛紛離校,張岱年與學校失去聯絡,未能隨校南行,滯留北平。雖然時局動盪,生活艱*,但張岱年和滯留北平的一些學者抱定一個信念:不與敵偽合作,不到偽北大和偽師大去教書。

張岱年後來回憶:“我當時想,今日固然是國家艱難之秋,實亦民族中興之機,個人不應頹唐喪氣,因此勤力攻讀,專心撰述,以期有補於來日。”他為什麼懷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堅定的勝利信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對“自強不息”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切的理解。上世紀80年代,本人曾聽張岱年講過,當時也有少數文化人投入敵偽*,成了漢奸。他們之所以喪失民族氣節,誤以為中華民族會亡,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太膚淺”。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張岱年認為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滅亡,*抗戰勝利在望。於是,他動筆撰寫其在哲學理論上的專著。此專著原計劃寫“方法論”“知論”“天論”和“人論”四部分,意在“窮究天人之故,暢發體用之蘊,以繼往哲,以開新風”,但到抗戰勝利,終因“亂世治學”“生事頗窘”,僅寫成《哲學思惟論》《事理論》《知實論》和《品德論》四部論稿,後又以《天人簡論》來簡述其歷年致思的哲學要旨。上世紀80年代,張岱年公開出版這五部論稿時,有學者仿照馮友蘭在抗戰時期寫的《貞元六書》,提議將此書稱為《天人五論》。

1942年,張岱年會晤私立*大學校長何其鞏。何其鞏得知張岱年著有《*哲學大綱》,恐他在戰亂中遺失,建議其到*大學講課,藉此將《大綱》印為講義。張岱年欣然同意,《大綱》作為講義第一次排印。此書歷經坎坷,先後以“宇同”和“張岱年”的署名公開出版。後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哲學、史學科的代表*著作。

最近,張岱年家人在其遺物中發現他在抗戰時期寫的幾篇詩稿。其中大多是舊體詩,但也有一首新詩。詩中說:“東南起太平洋之濱,西北越崑崙山之巔,吾族經營此大地,已逾五千年……然而我們的疆土與文明不容許任何侵犯,我們誓以神聖的血液為之作干城。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學家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中寫出這樣的詩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勝的信念。因而,當他聽到抗戰勝利的訊息必定歡欣鼓舞,以至成為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在中學時期,張岱年就立下了學術救國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學典籍。大學期間,在張崧年的指導下,他大量研讀英國哲學家羅素、摩爾、懷特海的哲學著作,分析哲學的方法和理論成為張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來源;同時,張岱年閱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義哲學的譯著,認識到“辯*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當代最有價值的學說”。

(選自杜小安《張岱年的文化綜合創新論及其評價》)

②張岱年先生是20世紀*好學深思、最有遠見的哲學家之一。他在青年時代就確信辯*唯物論是“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始終牢牢把握這一時代精神的精華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它與民族精神的精華以及*文化的優良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哲學研究、文化研究、國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的貢獻,有力地推動了當代*哲學和文化的發展。

(選自方克立《張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在日本侵華期間,張岱年還能兩耳不聞窗外事,潛心哲學研究,因為他堅信知識能改變國家命運,學術能拯救危難中的*。

B.張岱年在哲學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跟他學生時代對中外哲學典籍的深入研究、名師的指導、好學深思的品*有關。

C.“*若不能創造出一種新哲學,*族再興只是空談”,張岱年這話表明唯有創造新哲學我們民族才有振興的希望。

D.何其鞏建議張岱年到*大學講課,藉此將《*哲學大綱》印為講義,以防此書稿在戰亂中遺失,可見其愛才之心及書稿的價值。

E.把對哲學理論、*哲學史和文化問題的研究同民族復興聯絡在一起,是張岱年哲學研究的特點,因而他被譽為最有遠見的哲學家之一。

12.張岱年在聽到抗戰勝利的訊息時,感到了平生最大的快樂,為什麼?請結合材料分析。

13.張岱年認為“救國必須有知”,他是何如踐行這一主張的?請結合材料分析

14.真實*是傳記的生命,本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請結合材料分析。

【回答】

1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答A.C不給分。

12.①少年時期,親歷民族危機,痛感國恥,對抗戰勝利有著殷切期盼;②對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抱有抗戰必勝的信念。

13.①少年時就立下了學術救國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學典籍;②民族危難之時,提出確立勇猛巨集毅的哲學以應付危機;③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認識,堅決不與敵偽合作,保持民族氣節。

14.①文章多處引用傳主的原話、詩文、編者按等,多方面表現了傳主的品格、志趣、學術追求等,豐滿了傳主的形象,使傳主形象更加真實立體;②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具體明確,真實再現了傳主所處的時代背景,使傳記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蹟顯得真實準確;③在敘述具體事件時,穿*傳主的回憶和作者聽到的張岱年本人的講話,多角度印*傳主始終如一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氣節。

【解析】

11.

試題分析:A項“兩耳不聞窗外事”原文無體現,屬於無中生有,貶低人物;C項“唯有......才有”說法過於絕對;E項“因而他被譽為最有遠見的哲學家之一”這一推論結果有失偏頗。

考點:分析語言特*。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解答該題,可以立足文字,從文字中“我少年時期,對於民族危機感受極深,痛感國恥的嚴重,於是萌發了愛國之心,喚起了愛國主義的情感”“一位哲學家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中寫出這樣的詩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勝的信念”等資訊中概括總結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解答該題,可以從文字中提煉資訊並概括,如抓住文中“我少年時期,對於民族危機感受極深,痛感國恥的嚴重,於是萌發了愛國之心,喚起了愛國主義的情感。深知救國必須有知,於是確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熱誠” “他在文中說:‘*民族現值生死存亡之機,應付此種危難,必要有一種勇猛巨集毅能應付危機的哲學。’”“張岱年和滯留北平的一些學者抱定一個信念:不與敵偽合作,不到偽北大和偽師大去教書”“他對‘自強不息’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切的理解”等資訊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本題是要求分析人物傳記的真實*體現在哪些方面,可以從文章多處引用傳主的原話、詩文、編者按等資訊,文字具體明確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穿*傳主的回憶和作者聽到的張岱年本人的講話等這些方面分析,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考點:對文字的某種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