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2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 長...

練習題2.2W

問題詳情:

(22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2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 長...(22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 長... 第2張

唐  長安                         宋  汴京

材料二  著名的(晉商)旅蒙商號大盛魁(注:創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販)……成為有影響的大商號後,還在店內供奉著一條扁擔、兩個木箱、一塊石頭(曾作秤砣用),其意是*示商號後人不忘當年創業之艱難。晉商在經營活動中,總結出許多諺語,如“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買賣成不成,仁義都要在”等。

(22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 長... 第3張

材料三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材料四  *年戰後,有些愛國工商業人士發出了“實業救國”的呼聲。同時,有人指責既已允許外國人在華投資設廠開礦,如果再對本國民間投資設廠限制過嚴,也於理不合,因此,清*只好放鬆限制,允許民間設廠,但並沒有可靠的法律保護。苛捐雜稅、官吏勒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日益增加。                 ——轉引自《*近代史》

請回答:

(1)*古代城市佈局以唐宋為界,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宋代城市與唐代相比在佈局和商業活動上發生了哪些變化?(6分)變化的原因是什麼?(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展有何新現象?(2分)依據材料二概括晉商發達的主觀因素。(2分)

(3)材料三體現了哪種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來明清時期社會發展有何影響?(4分)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回答】

(1)變化:打破了整齊劃一的坊市制(坊市界限不復存在);市的啟閉不再由官府統一規定時間(打破時間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直接監視;出現了專門市場和*所(瓦肆)。(6分,任答其中三條即可得滿分)

原因: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迅速發展的需要,統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調整。(2分,任答其中一條即可得滿分)

(2)現象:出現區域*商人群體(大商幫),商業資本活躍。(2分)

原因: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誠信為本的經營道德等。(如答“敬業、進取”、“守信、講義”等或答出其它符合題意的內容,同樣正確)(2分)

(3)思想:重農抑商。(2分)影響:強化了農耕自然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導致*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2分)

(4)原因:允許外國人設廠,再限制民間設廠於理不合;“實業救國”呼聲的壓力。*收回利權運動(6分)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