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那年夏天:美國1927》經典語錄

《那年夏天:美國1927》經典語錄
1927年的美國已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國,正步入世界舞臺的中心,將開創被後人稱為“美國世紀”的新時代。但是,國家的成長也伴隨著煩惱和彷徨,社會機制的失調雖然凸顯了各種“人*之惡”,但也為反思和改革創造了空間。 在這本“輕歷史”作品中,布萊森用“萬曆十五年” 式的寫史手 法,將各種人物和事件巧妙地拼接為一面“敘事之鏡”,折*出了一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同時,也讓我們在幽默睿智的文字後見識到了喧囂的冒險、盲目的樂觀和狂熱的譫妄。布萊森不僅帶我們回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更多)

經典語錄

凌晨3 點剛過,林德伯格回到羅斯福機場。空中飄著毛毛雨,但天氣報告說,早晨天氣就會晴朗起來。給飛機加油用了大半夜時間——這是個煩瑣的過程,因為燃料必須隔著粗棉布加進去,以過濾一切雜質。而且,所有的系統都必須進行檢查。林德伯格心裡很緊張,但他絲毫沒表現出來。最後的準備階段,他的狀態一直平靜而開朗。他打包了5 塊火腿雞肉三明治,儘管只吃了一個,還是在到了法國上空的時候。他還帶了約1 升的水。 早上7 點,林德伯格把自己瘦高的身軀塞進了駕駛艙。飛機帶著嘶啞的隆隆聲啟動了,它咳出一團藍*的煙霧進入了有節奏的轟鳴——震耳欲聾但穩得叫人寬心。過了一會兒,林德伯格點點頭,飛機開始向前爬行。

第五大道聚滿了來圍觀的人群,這是近幾年來紐約城最大的一場火災。總高38 層的雪莉荷蘭酒店公寓是當時最高的住宅建築,尚未拆卸的腳手架覆蓋了最高處的15層塔樓,足夠讓樓頂燃起壯觀的火焰。從遠處看,大樓頗像一根剛被點燃的火柴。30 公里之外仍能清晰地看到濃煙。快結束時場面更為戲劇化,腳手架燃燒的部分大約有15 米那麼高,從150 米高的地方落了下來,帶著陣陣的火花“噼*”作響地落在大街上,引得圍觀者發出驚歎的叫聲,也為正在街上勞累的消防員們帶來不少危險。燃燒物落到鄰近建築物的屋頂,點燃了另外4 座大廈。消防員將水管對準雪莉荷蘭酒店公寓的樓頂噴*,但這多多少少是種象徵*的姿態,因為水流最多能*三四層高。好在大樓尚未竣工,無人居住。

20 世紀20 年代的美國人特別喜歡看大場面,到上午10 點人群已經聚集到大約10 萬人,作為自發*活動來說這真是場盛大的聚會。為了維持秩序,現場來了700名*察。按《紐約時報》的說法,一些有錢的圍觀者剛從晚上的狂歡活動裡抽身,就到街對面的廣場酒店訂了房間,舉辦即興“火災派對”。市長吉米·沃克(JimmyWalker)也抽空來看了一眼,途經耷拉著消防軟管的街面時被弄了一身泡沫。片刻後,一塊3 米長燃燒著的木板掉在他腳邊,他立刻接受了撤回的提議。火災讓雪莉荷蘭酒店公寓的上半截遭受了大面積損失,但好在並未往下蔓延,大火在午夜時分自己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