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艱難的一躍》經典語錄

《艱難的一躍》經典語錄

法律人士或者關心*法治程序的人,無不對美國憲法心懷敬意。美國憲法的出現究竟是人*與自由的勝利,還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結果?這是一個需要回答、卻又不必認真計較*的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看來,美國憲法也許是*家充滿智慧而體面的“合謀”,也許是人*中自私自利的徹底釋放,也許是以上諸種情況的結合。但是無論我們———這些後來人怎樣想象,想要了解美國憲法以及由憲法支撐的美國的制度倫理和價值體系,都必須從美國憲法誕生的時刻說起。必須追根溯源,才能稍微觸控到事情的本質。

《艱難的一躍——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參透美國憲法誕生過程的平臺。這不僅是一部法律的書,也是一部歷史的書,更是一部文化的書。書中精*刺激的場景使我的想象遊走到了那個充滿期冀與困惑的時代,那個熱情洋溢、奔放跳脫的時代。

美國憲法可以說產生於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戰爭之後的“美利堅合眾國”不過是一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地的鬆散聯盟。1787年5月,為解決聯盟面臨的諸多問題,各邦決定召開臨時會議,修改邦聯條例。在各邦議會代表陸續到達之後,麥迪遜、華盛頓、漢密爾頓等制憲積極分子臨時提出動議(其實早有預謀),提議制定聯邦憲法。這使為修改邦聯條例而來的各邦代表措手不及,也使他們大為惱火。但大多數代表“不願一事無成”的想法和務實的態度幫助了制憲分子,也使代表們能夠坐到談判桌前,以*家的姿態進行一場艱難的看起來前景渺茫的談判。這是制憲分子的勝利,也是美國的勝利。談判意味著平等,意味著言論自由,意味著各方利益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制憲會議的整個過程洋溢著*家談判的精神,無論是制憲分子,還是反對派,以及旁觀者,都可以自由辯論,充分表達他們的觀點。

由於代表們成份複雜,觀點分歧,利益不同,導致他們對任何一個議題都很難達成一致意見。經常是一個代表提出方案,另一個代表就馬上強烈反對,或者另起爐灶,提出新的方案,或者滔滔不絕,討價還價。幸虧有德高望重而富有智慧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多次居中調停,也幸虧大多數代表不是那麼“堅守理想”和*主張,認識到“能做到最不壞,就是最好”。很多人包括積極制憲分子麥迪遜、威爾遜意識到必須從原來的陣地讓步,才能產生看法較為一致的憲法,否則,只能是*或戰爭。但是讓步又不能是無原則的讓步,妥協是為了實現最高目


經典語錄

華盛頓的這種低調,有表層的原因,也有深層的原因。他成為合眾國的締造者(father),則既因為他“有所為”,更因為他“有所不為”。所謂“有所為”,自然是指他領導了*戰爭,參加了制憲會議,擔任了合眾國第一屆總統。所謂“有所不為”,則是指他作為手握兵權的總司令,在*戰爭勝利後,主動把*權交還給國會;作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全票當選的總統,在行將結束第二屆總統任期之際,鄭重向全國*表明退休還鄉的願望,開創了美國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先例。華盛頓有所為,美利堅民族得以*;華盛頓有所不為,美利堅*不受其害。正是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才使他成為合眾國的father。 Father這個詞,除“父親”以外,還有“創立者”和“締造者”之意。

可惜費城不是梁山泊,會議代表也不是*湖好漢。他們到這裡來,並不是要“一樣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也不會但有動靜便齊聲唱道“頭領哥哥說的是”。相反,為了國家前途、民族大義,也為了各邦利益、個人觀點,他們將在這裡展開一場曠日持久難解難分的大辯論,使脣*舌劍的會場不亞於*煙瀰漫的戰場。

在《*宣言》發表之前,北美大地上並沒有什麼國家,只有一些殖民地,其中有一些屬於大英帝國,叫“英屬殖民地”。不過,英國國王雖然宣稱對它們享有*,實際上卻由殖民地*自己管理,即“*王有,治權民有”。在1607年到1732年之間,這樣的英屬殖民地一共有16個。後來有三個殖民地被兼併,就只有13個了。按照從北到南的順序排列,它們是: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西法尼亞、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佐治亞。所謂美利堅合眾國,期限就是由這13個殖民地聯合而成的。

現在看來,事情可能好就好在這些領袖們當時都沒有什麼巨集偉理想和絕對主張。理想是有的,但不巨集偉;主張也是有的,但不絕對。不巨集偉,就能務實;不絕對,就好商量。《聯邦憲法》就是“有話好好說”商量出來的結果。能夠商量也有一個前提,就是大家都不指望完美。這些簡單、樸素、實在的人都明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能做到最不壞,就是最好。所以他們基本上也都能接受富蘭克林的說法:同意這部憲法,連同它的瑕疵,因為所有的方案都是會有瑕疵的。

我們知道,美國這個國家確實與眾不同。她不是先建國後製憲法規定(奪取全國*後製定和頒佈憲法),而是先制憲法規定後建國(先制定和批准憲法,然後依照憲法建立國家體制),至少也是制憲法與建國同步,制憲過程即建國過程。當然,美國人的建國也經歷了一場戰爭,這就是著名的“*戰爭”。但這場戰爭的目的和結果,卻只是從原來附屬於其中的那個國家裡*出來,並等於建立了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