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經典語錄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經典語錄

作為一本研究曾國藩的專著,《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不僅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時也揭露了曾國藩諸多不為人知的方面:一生遭遇過的五次重大挫折;與左宗棠的糾結和情誼;一生收入與支出;如何看待風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張巨集傑筆下的曾國藩更具體溫。同時,《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填補了歷史研究的一塊空白:首次詳細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員的收入與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員的*條、灰*收入與實際收入的關係。

曾國藩其實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人:他老人家很少洗澡,經常幾個月才洗一次腳。他在做總督的時候,用下屬單位進貢的錢,給自己建了一個“小金”庫。用這個小金庫的錢公款吃喝、送紅包。

他老人家在打仗的時候,一遇到左右為難之時,就翻開《易經》,自己算卦。

他曾經十分迷信風水,甚至囑咐自己的弟弟要好好研究風水之學。不過到了晚年,他又改信“天命”,對風水置之不問。

真實的曾國藩,遠比那個“永遠正確”的“聖人”可愛。曾國藩不僅僅是一個*家或*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生活在塵世中,掙扎、糾結、衝突和矛盾的人,一個既有靈魂又有體溫的人。


經典語錄

*歷史流傳最廣的思維方式是喜歡從整體上、巨集觀上把握一切,卻缺乏嚴密細緻的推理過程。比如:儒家學說就認為,一個人如果做好道德修煉,則處理世間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顯然是非理*的。——張巨集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段話深得我心,我很不喜歡某些總寫心靈雞湯類句子的,總是空口安慰或愚惑人們要看淡放下,才能得到幸福快樂之類。因為真的只有虛幻的自欺而已,並無理*邏輯。人生挫折、愛情煩惱等等並非看淡放下即可消亡或解決,還是得去做實際行動。所以,人生,真正的力量是勇氣和前行,而不是看淡或放下。

胡適曾有一段時間深信老子說,“至柔可以克萬物”。後來他去美國大峽谷看到很大的瀑布,就對韋蓮司說,你看,水的力量多大啊,水至柔,柔可以克萬物。韋蓮司就以典型的理*邏輯思維告訴他,你錯了,水絕對不會因為柔弱才有力量,水的力量是因為有勢能。

郭嵩燾在日記中說,有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湖南這麼出人才。他回答說:“楚人只帶三分蠢氣,蓋孔子所謂其愚不可及。”朋友聽後十分同意,說:“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幹,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痴,浮光掠影,終不濟事。”

所以要想勤與恆,就從兩點做起,“不譏笑人,不晚起”,這兩點真實平實近於迂。他說一輩子從這兩句話中受益良多,可去一切驕慢虛妄。這話誰都懂,覺得也不怎麼高明,後來才覺得,他的厲害之處在於踐行終身。

曾國藩終生對“恆”最為用力。舉讀書一例,他推崇“讀書不二” :“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詢外為人。”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會讓一顆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萬長高"。

回首往事,他越來越認同,人的主觀努力能施展的範圍其實相當狹窄,環境和時機遠比人的努力重要。

*式思維的最大弱點是喜歡從整體上、巨集觀上把握一切,卻缺乏嚴密細緻的推理過程。

聖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積善餘慶,其所言者也;萬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

曾國藩發現,這些人的精神氣質與以前的朋友們大有不同。他們都是理學信徒,有著清教徒般的道德熱情。他們自我要求嚴厲峻烈,對待他們真誠嚴肅,面對滾滾紅塵內心堅定。這些朋友給了他極大的影響:…………三十歲前的曾國藩人生目標只是公民富貴、光宗耀祖。結識了這些良友之後,檢討自己,不覺自慚形穢,因毅然立志自新:慨然思盡滌前日之汙,以為更生之人,以為父母之肖子,以為諸弟之先導。正是在三十年這一年,曾國藩立下了“學做聖人”之志。

就是派往各地,做鄉試的主考官,到各地選取舉人。鄉試結束時,地方官場要送給主考官員一筆“*苦費”,往往高達數千兩。這筆收入,會使一個窮困的翰林一夜“暴富”。所以大家都拼命想得到這個差事。因為想當主考的人太多,所以後來朝廷就通過考試來選拔。誰考試成績出眾,誰就去外地當主考。

忠者,忠於國家,至死不渝。介者,耿直、堅定,一生固守真我,不因外界環境而稍稍折損自己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