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艾瑞克森催眠治療理論》經典語錄

《艾瑞克森催眠治療理論》經典語錄

本書是艾瑞克森學派催眠的基本原理書——闡述根本準則和基本技術。它是實踐理念的寶藏,給了治療師要提問的具體問題,也給了要尋求的總提治療理念。它主要是為治療師而寫,但其他健康*人士也能從中受益,本書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種治療師如何通過與來訪者合作來解決問題的感覺。書中具體包括了: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論、艾瑞克森學派催眠治療的一般理論、產生治療*催眠的聯想策略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是關於催眠的治療用途的書籍。它主要是為治療師而寫,雖然其他健康*人士也會從中受益。基於與艾瑞克森博士的長期密切合作,本書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種治療師如何通過與來訪者合作來解決問題的感覺。

本書的豐要前提假設是,催眠是描述體驗如何被生成的極佳模型。催眠被定義為一系列體驗式專注的互動序列,該序列將產生一種改變的意識狀態,在其中自我表達開始自發發生(即,沒有意識的干預)。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這種自然方法使來訪者不僅體驗到“失去控制”的症狀,而且體驗到公用語言所描述的治療*催眠狀態;因此,問題取向就成了已經見效的自然的“催眠誘導”取向(cfRitterman,1983)。用相同的語言描述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就允許了催眠誘導和其他治療*溝通直接從來訪者採用的“問題誘導”演變過來。通過這種方式,艾瑞克森學派從業者正是使用來訪者保持有限現實的這種模式,來擴展出多種可能*。

該觀點的另一個主要前提假設是,體驗的價值主要決定於其情境。例如,一個年輕的女*來訪者抱怨說,數月來每當她閉上眼睛試圖放鬆≥下時,她就會看到熱情的“眼睛”。這雙眼睛是脫離實體的(即,與臉或身體夯離開的),一直盯著她,直到她睜開眼睛並重新適應現實。這位女士越來越感到被上述體驗所困擾,所以才來尋求治療幫助。


經典語錄

在初始水平,無條件評估深層自我對再生*表達來說至關重要。在組織同一*水平上,催眠治療師的工作室(1)做到與自我表達背後的生物節奏同步並結盟,(2)將行為策略背後的意圖(即承諾與指令)重新融入背景和結盟。在目標建構水平,催眠治療師參與、平衡、重構並修正來訪者的自我表達策略(即感覺/運動迴路)。在內容水平上,治療師對個體經驗的特定內容進行多樣化。

考慮一下爵士樂大師、籃球冠*隊員、創新思想家以及機敏的交際人,這些優秀的人才擁有何種共同的特質?有一點,他們完全投身在於自己的藝術形式。他們不得不如此:藝術卓越使然。只有嚴格而又投入的訓練才可以將藝術技巧提煉得精細和優雅,使藝術真正具有創造力。

大師級的從業者致力於自己的藝術形式,流暢地、創造*地表達著藝術。音樂家往往家自己的樂器體驗成自我的延伸,從中產生出故事,創造出優美的曲調;籃球運動員與隊友們形成了強大的默契,能夠預見並融合到他們的動作中,這種默契不可言表又不可否認。

我們必須認識到,不論一種描述是多麼精確或完整,都不能取代實際體驗,也不適用於所有受試者。對於不同受試者,任何一個子深度催眠的描述必定有其細節變化。任何一個水平的催眠都不存在絕對統一的催眠現象。

一些輕度催眠狀態的受試者會出現與深度催眠相似的現象,而一些深度催眠者則表現出通常被認為輕度催眠特徵的行為。某些處在輕度催眠狀態卻表現出深度催眠行為的被試,或許會在深度催眠真的到來時卻失去了同樣的行為表現。

這種「受控的自發狀態」也是有效催眠交流者(即催眠師)的特徵。一方面,他們從不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另一方面,他們又緊緊跟隨著一套常規的指導方針,在具備情境靈活*的同時達到了系統有效*的效果。

催眠能夠在很多情境下被體驗。……那些深深被音樂或舞蹈節奏吸引的人們也體驗過類似的感覺。我們還可以在那些沉浸在書中的讀者,以及被電視節目緊緊吸引的孩子們身上發現它,他們根本聽不到我們的呼喚。 (在生物學意義上,催眠是必要的,)這種觀點的含義之一是,無論你是否喜歡,催眠終將發生。我們都需要機會釋放心中痛苦、全身心沉浸在深層的共有的環境中,以及聽從我們的深層自我。

催眠具有多重功能。如果催眠是生物學上必需的,那麼它一定有其進化上的特定意義。按照當前觀點,催眠在平衡生物邏輯和心理系統方面發揮著整合作用。 事實上,催眠現象可以看作是產生和維持體驗的基本心理過程。所不同的是在催眠狀態中,現象學的體驗被強化和放大,因而表現得令人驚奇或者與眾不同。

在催眠時,受試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夠完全沉浸在某一特定情境中並持續一段時間。而在清醒狀態時,由於外界刺激的不斷干擾,注意力是分散和不集中的。在催眠的時候,被催眠者常常意識不到無關刺激;即使意識到了,他們也通常還會分心而受到干擾,也還會覺得有必要去注意它們。

“催眠*參與的深度”在催眠狀態下經常是有所起伏的,特別是對初學催眠的受試者來說。例如,受試者可能會形成深度催眠狀態,然後轉入輕度或中度,而後又從催眠中喚醒,最後再次進入深度催眠。這種催眠水平的起伏變化被描述為漂浮現象。

催眠治療師如何組織催眠事件:1.創造背景:催眠的準備階段;2.形成過渡:催眠的誘導階段;3.建立所需變化:催眠的利用階段;4.鞏固催眠知識:結束和擴充套件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