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2》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銀行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不知道哪些客戶未來還款會出現問題。所以貸出去的款一定有關注和不良產生,這彷彿就是銀行為了賺取正常貸款利息所支付的“成本”。這個成本如果算錯,貸款生意就可能虧損。成本要怎麼算?原理有兩大塊:一是預先從銀行的經營收入中摳一塊出來去填,這叫計提貸款減值準備;二是在給貸款定價時,就將預期損失分攤在所有貸款人身上,這叫違約風險溢價。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2》經典語錄

如果實施保本,無論是保本固定收益型還是保本浮動收益型,銀行均承擔了理財產品的風險,需要歸入資產負債表內。具體表內哪個科目,各銀行有不同。例如,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將保本理財資金計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裡;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銀行、南京銀行直接將其計入“吸收客戶存款”裡;寧波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則將其歸入“其他負債”;其他銀行該項資訊披露稍差,沒有明確列出歸類情況。

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論上銀行不需要承擔理財本息風險,只是收取代理費或手續費的中間收入,無須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一般稱之為“表外理財”,但銀行依然會在財報附註中以“理財產品”名目披露,計入“在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題中享有的權益”。

理論上說,只要存款人或債權人信得過,銀行是永遠也不會缺錢的。但這個信得是需要條件的:萬一經濟不景氣,銀行(或其擔保人)有能力用自有資本承擔損失,保障存款人或債權人的資金。而銀行的經營目標是為股東創造財富,衡量標準就是淨利潤/股東權益(即淨資產收益率,ROE)。為儘可能提高ROE,銀行有擴大負債或減少本金,從而擴大槓桿的潛在衝動。在槓桿倍數過大的情況下,一旦出現不利局面,就可能損害存款人或債權人利益,引發威脅整個銀行業生存的信任危機。所以,現代銀行監管的首要指標,就是強制要求銀行自有資本保持在風險加權資產的一定比例之上,即資本充足率要求。

現實中,我國大部分銀行都是直接採用“基礎利率加成法”定價。這種定價法的流程是:銀行首先對企業風險等級進行評估,主要評估指標包括企業自有資金比例、資產負債率、企業現金流量、貸款種類、貸款期限、擔保方式、其他因素等;然後將企業風險等級代入銀行的評估體系,對企業信用進行分類;接著銀行找出該類別企業對應的浮動係數,並根據客戶對銀行的重要*程度確定權重;最終將各項係數加權平均,得出利率浮動比例,並將其加在基礎利率之上得出貸款利率。

銀行的監管主要從三個角度入手,分別是:資本充足率要求、監管部門外部監督要求、資訊披露規範,合稱巴塞爾協議三大支柱,其中資本充足率要求又是監管的核心。

銀行按照擔保方式進行的分類披露,即分別按照抵押貸款、質押貸款、保*貸款和信用貸款分類的披露。抵押貸款,是貸款客戶(公司或個人)用自己擁有的財產,如土地、房產、裝置等作為還款擔保來向銀行貸款。一般是不動產,不需要向銀行移交抵押物,只需要合同約定或者實施權利抵押登記即可。抵押貸款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個人住房抵押墊款(房貸)。質押貸款,指利用動產或者權利憑*作為還款擔保向銀行貸款。獲取貸款的時候,需要把用於擔保的動產或者權利憑*移交給銀行保管或者凍結,待歸還了貸款以後,再收回質押物,如車輛、倉單、提貨單、專利權、商標權、公司股權等。質押貸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質押。保*貸款指借款人借款時,由銀行認可的第三方提供連帶

然而,銀行理財產品和基金在爭奪存款的活動中,走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基金是約定管理費(或者收益分賬),投資收益中去掉管理費或分賬,剩餘部分歸資金所有人享有,符合代客理財的定義。而銀行則走上了一條約定收益率,剩餘部分全部歸銀行所有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本應由資金所有者承擔風險、享受收益的理財產品,被扭曲成了剛兌的債務,更像是吸收存款的高息攬儲手段,這也給很多銀行埋下了糾紛的種子。

標籤:經典語錄 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