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清粥草頭咂咂魚》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當年,北宋詩人梅堯臣曾寫下不少詩讚美家鄉的琴魚,他在《宣州雜詠》詩中詠道:“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小鱗隨水至,三月滿*邊。”而在另一首詩中則說:“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小魚來按觴。”意思是仙人琴高騎著大鯉魚上天去了,留下這些曠世奇才的小魚在人間*奏著琴音……同朝的歐陽修知道了梅家有這種奇妙的茶魚,忙不迭地奉上《和梅公議琴魚》:“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這位大官人深知此魚好吃,便勸說梅詩人不必去浪得虛名,有美味雅逸的琴魚相伴就夠了。

《清粥草頭咂咂魚》經典語錄

茶與俗事遊離,茶盪滌雜塵,茶拒腥葷之物……茶清,魚腥,這兩樣東西怎會攪到一起?外地人肯定摸不著頭腦。但琴魚的確是當茶泡飲的,可以單獨泡,也可以同極品綠茶“湧溪火青”一起衝入沸水中。隨著沸水的衝入,杯中會騰起一團綠霧,晃一晃杯,綠霧散去,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們齊刷刷頭朝上,尾朝下,嘴微張,眼圓睜,背鰭徐立,尾翼輕搖,隨茶湯漾動,似在杯中遊,精靈一樣,甚至如聞有唼喋之聲,堪稱奇觀。啜飲一口這樣的茶湯,壓舌下稍稍含漱,只覺得一股醇和清香四散溢開,一點也沒有魚的腥膩味……如此啜飲,有情有味,妙趣盎然,確非一般品茶可比擬。喝完茶後,再慢慢咀嚼泡開的魚乾,清甘鹹鮮,茶香濃郁,味道飽滿新奇。

有桃樹和桃花真好,這會讓你常常生出蹁躚詩意。我寫過一篇《嚮往鄉居》。我想,等我老去,就擇一傍山近水的住處,植一片桃樹,桃樹開了花,看花開花落,聽風去風來……或者,就尋一處比金庸筆下小而又小的桃花島,孤絕,清極。桃子的季節下去了,還有桃膠。

人們都深愛桃花,愛它的啼雨胭痕。但於我來說,是更喜歡“小桃無主自開花”的那種人生景況。在東風繾綣的往日,我們路過某處荒野,一株小桃挑著幾朵細伶伶的粉花兀自向晚而開,分明應和著你生命旅程的足音。著花不過十數朵,獨向人間冷處開,這會讓你想起自己在這路上曾有過的初戀、愛情與值得追懷的純情歲月。一段婉曲心結,坎坷人生當如是,其中複雜滋味,只有箇中人能解。

午後,在距“洋船屋”五六里路遠的黃田鎮上,我們找了一家頗具農家特*的餐館坐好,點好幾個大家喜歡的野菜,聽著田園般的小調,心情不由得格外輕鬆和舒暢起來。很快,菜便一一端了上來。看著那些熟悉的野菜,那冒著熱氣、飄散著淡淡苦味的野菜,夾帶著縷縷泥土的芳香……慢慢咀嚼著,那縈繞舌間的絲絲的苦,還有微微的甜,猶如芳菲四月的泥土中升起的氣息。

倒是往年下小餛飩的手藝人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就是先揭魚皮,那些細如髮絲的毫芒大多連在皮上,可以將一大半的細刺帶出,接下來,用一張豬肉皮墊底,再以*背輕捶魚身,於是那些骨、刺便嵌入肉以,財用*口輕輕一抹,留在*口上的便是純淨無刺的*魚肉了,這樣的魚肉剁成餡,用來包小餛飩,其鮮美是可想而知了。

人間至味的竹蓀,當然是最珍貴的菇類,從前只有高階菜餚才會使用。據說竹蓀那蕾絲網裙越長,味道越鮮美。有資料記載,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為求長生不老之*,動用官兵三千人,前往雲貴苗區的深山竹林,費時九個月才覓得三斤左右長裙竹蓀,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長*小雜魚裡有一種“船釘魚”,也是一種“肉滾子”,大小如一支最粗的簽字筆。“船釘魚”本有較重的腥氣,但經花椒、大茴和糖醋鹽等作料醃過,帶上麻辣味,在油鍋裡略炸定型後,用錫紙包了烤出來,嫩如乳酪,貼著魚脊一吮,肉就落嘴裡,香得死人……但一定要趁熱吃,越燙越好。

人世間的事,一酌一飲,皆有因緣在啊。

涇縣位於黃山東北,峰巒如黛,林木深秀,每一條溪都清澈透明,琴溪的水尤其輕盈淺碧,靈水出靈魚。琴魚雖為魚,卻從不做盤中佳餚,而以飲茶精品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