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丹麥女孩》經典語錄

《丹麥女孩》經典語錄

編輯推薦

★《丹麥女孩》感動全球30國讀者的靈魂救贖之作!

★《丹麥女孩》是一部關於愛與勇氣的書,寫給所有敢於追求真愛和活出自我的人。

★席捲《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各大暢銷榜單,榮獲美國藝術文學院羅森塔爾基金會獎、美國圖書館協會獎等多項圖書大獎。

★《丹麥女孩》同名電影由《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珀執導,小雀斑主演,入圍3項金球獎,4項奧斯卡大獎提名。

★引發千萬讀者激烈討論的年度話題,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樣直抵人心,與《失樂園》一樣觸動靈魂。

★《丹麥女孩》告訴我們:每一個特立獨行的故事,都在演繹著驚世駭俗的美麗與孤獨。

★我們獨自穿越黑暗,就是要忠於內心,追尋真正的自我。

★特別邀請《紙牌屋》譯者何雨珈傾情翻譯,誠意之作,深受好評!

內容簡介

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曾在自己的生命中努力掙扎,想要了解我們是誰,並且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學會接納,是我們的課題。

來自美國的格蕾塔為了自由,放棄加州的豪門生活,在丹麥展開藝術家生涯。她擅長人物畫,同為畫家的丈夫埃納爾則以丹麥北方老家的主題畫而聞名。

某個寒冷的午後,一名歌劇女伶臨時無法前來讓格蕾塔作畫,而格蕾塔必須在限期內完成該肖像畫,她只得央求丈夫埃納爾當模特兒。穿上女伶的芥茉黃淑女鞋、繫上吊帶襪、套上白*洋裝,望著自己柔滑如絲緞的小腿,埃納爾不禁頭暈發熱,身體裡住著的女孩“莉莉”被喚醒……

從此,兩人之間出現了第三者“莉莉”,她總是趁埃納爾不在的時候出現。隨著莉莉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埃納爾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的身體,他漸漸發現“莉莉”更是真正的自己。

他該如何抉擇?封存渴望、繼續扮演埃納爾,還是鼓起勇氣成為“莉莉”、創造想要的生活?橫越美國、北歐與德國的追尋自我之旅,一個最熾烈、最不尋常的愛情故事即將展開……


經典語錄

“我們知道你到底是怎麼了。你的身體裡住著莉莉。你的靈魂是個美麗年輕的女孩子,莉莉。就這麼簡單。跟瘋不瘋的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麼看我的。” “我覺得你是我認識的最勇敢的男人,”

藝術家總是能見人之所未見,看到那些甚至還不存在的東西。他們想象中的世界,總比旁人要豐富和怪誕。藝術家們同時也解讀現實,使其更為豐富和持久。莉莉·易北的故事,關乎藝術,關乎創造,關乎實現想要的生活。這個故事中的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藝術,解讀眼前的世界,也解讀自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儘管變*前是一個名聲在外的成功畫家,莉莉卻堅持否認自己的藝術家身份。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非常懷舊的氣氛;還有她在LGBTIQ①的群體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最讓我浮想聯翩的是其中一個細節,莉莉的妻子格爾達②創作了多幅油畫,都是莉莉肖像。畫中的莉莉非常美麗,迷人的黑*雙眸,雙脣脈脈含情。這些開始於莉莉變*歷程初期的肖像,是她最早的公眾形象。這些畫作中,莉莉或躺在貴妃椅上,手臂枕在腦後;或悠閒地打撲克,一隻腿搭在椅子上;或轉過身,深邃的眼中似有千言萬語。莉莉的肖像在哥本哈根和巴黎的藝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被這個女人的肖像深深吸引住了,她的表情似乎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變化萬千,意味幽遠。

埃納爾意識到莉莉和他共享著一些東西:一對牡蠣藍的肺葉,一顆跳動不規律的心臟,還有那雙眼睛,眼周圍常常因為疲累而有一圈粉*的光暈。但在那顆頭顱之中,他們彷彿有兩個大腦,清楚分明:一個是他的,一個屬於她。

埃納爾已經走進了一個影影綽綽的夢幻世界,安娜的裙子可以屬於任何人,甚至可以屬於他。

而莉莉·易北本人也和畫一樣,內涵豐富。她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和意義都完全不同。她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激勵人心的東西,而這就是其中之一。對我來說,對莉莉的思考越多,就越深入地理解了她充滿藝術、愛與自我認知和尋找的一生。

埃納爾內心彷彿有什麼東西,像帆布窗簾一樣“*”一聲打開了,而且在比以往更為平靜與坦誠地告訴他,這就是他,埃納爾只是個偽裝。

“莉莉又來了?” “整個下午都在。” “她都幹嗎了?” “她去芳斯百合給自己買了幾樣東西。” “自己一個人?”格蕾塔問。 埃納爾點點頭。

藝術家總是能見人之未見,看到那些甚至還不存在的東西,他們眼中的世界總比旁人更豐富和怪誕。

“我昨天做了一個最美的夢,夢到我是一個嬰兒,躺在媽媽懷裡。”

她要向世界*,不,不是向世界,只是向自己就夠了,向自己*,她是個真正的女人,她之前的生命,那個叫作埃納爾的小個子男人,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嚴重錯誤。現在,她要徹底地、永久地糾正這個錯誤。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努力在自己生命中掙扎,想要了解我們是誰,並且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我希望這個世界都能接受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