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鏡中惡魔》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烏托邦是夢,只是從未有人知道,是誰開始做夢。如果一小撮人想把夢想變成現實,那他們往往是原教旨主義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或是文盲。只有他們以其他人的名義和在犧牲其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做夢。只有他們毫不畏懼把夢想從紙上搬入現實。如果一小撮人做起夢來,那麼數百萬人就開始戰慄。

《鏡中惡魔》經典語錄

真情與假意是水火不相容的。許多人都有他們的詩,他們會一段接一段地背誦,而且自己會沉醉於所背誦的詩。不信上帝的人這麼背詩時會讓人想到禱告。

為什麼在思維方面就不允許有差異呢?為什麼對所有人來說只有一種被規定好的“未來”和一種被規定好的“幸福”呢?沒有人能夠事先嚐試它們,因為人們不擁有它們。正因為如此,在這方面才發生了誇誇其談、虛與委蛇和謊話連篇。

從來不會出現這種狀態:幸福對許多人而言意味著同樣的內涵。這種狀態不可能存在。

因為受控制,幸福就外在化了。不僅僅因為幸福與自己本身無法產生關聯,而且它也不許與自己有什麼關聯。雖未明言,但從一開始*的幸福就明確地與個人自己的幸福格格不入。誰想得到偉大的幸福,必須為此“犧牲”自己。“犧牲”這個詞與幸福是連體的,犧牲與幸福這一對令人恐怖的詞在人們一生中的指向總是向著“未來”,沒有當下可言。誰不願意僅著眼於未來那他再也無福消受的幸福,而放棄易逝的現實生活,那他就成了敵人。

抵抗或是被人們一般而言這麼稱呼的行為在初始階段並不是*姿態,而是一種道德姿態:出於本能要從讓人感到厭倦的標準的機制中掙脫出來。……抵抗越是本真、越是可靠,它就越僅僅是一種道德姿態。……從*角度看,這種抵抗在很久之後,而且僅僅作為全部,也就是說事後,才構成對權力的反應。

我們總是手足無措地站在這些東西面前。每當我們做點兒什麼事情,它們就出現在那裡。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做的事什麼時候會在哪裡把我們分開。只是這就已經讓我們變得可以忍受了。只有當我們比折磨著我們的東西更無助的時候,我們才是可以被忍受的。

歸屬於何處呢。因為這種歸屬對我很重要,於是我就變成了自己的大怪物。我唯一的機會就是欺騙。這樣一來,一切都*是錯的,除了這種表面上的歸屬之外,別無他物。我把這種表象來回推搡。不論這種欺騙有多快,我都將精確地將它放到感知產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