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帷幕》經典語錄

《帷幕》是昆德拉於2005年3月出版的最新作品。作為《被背叛的遺囑》和《小說的藝術》的延續,隨筆《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兩者中的思考,並以更自由的筆觸探索與歷史和生活現實交混的小說藝術世界。他撕裂了遮蓋著世界和文學的帷幕,將讀者帶到各國,帶到拉伯雷、福樓拜、司湯達、塞萬提斯、馬爾克斯、富恩特斯、穆齊爾和荷馬的土地上。 一道魔幻的帷幕,上面織滿了傳奇,掛在世界的前面。塞萬提斯派堂吉訶德去旅行,撕裂了這道帷幕。世界在這位流浪騎士面前,以它非詩*、喜劇*的裸體,呈現出來。...(更多)

經典語錄

一位可愛的鄉紳邀請堂吉訶德到他家去。他的兒子是個詩人。比父親更清醒的兒子馬上就看出客人其實是個瘋子,所以就大模大樣的保持與他的距離。接下來,堂吉訶德請年輕人朗誦他寫的詩,難以推卻的年輕人聽從了,堂吉訶德對他的才華進行了高度的讚揚,受到奉承的兒子高興極了,對客人的智慧驚歎不已,一下子忘記了他的瘋狂。因此,究竟誰更瘋狂些,是稱讚清醒的人的瘋子,還是相信瘋子的稱讚的清醒的人?我們進入了另一種喜劇*的領地,它更細膩,也要珍貴的多。我們笑,並非因為有一個人被嘲笑了,處於可笑的境地,或者甚至受到了侮辱,而是因為,現實突然帶著它的模稜兩可*呈現出來,事物失去了它們表面的意義,在我們面前的人並非他以為是的那個人。

《帷幕》經典語錄

在一個小說家的創作歷程中,向反抒情的轉變是一次根本*的經驗;遠離自己之後,他突然帶著距離來看自己,驚訝地發現自己並非自己以為的那個人。有了這一經驗之後,他會知道沒有一個人是他自以為的那個人,知道這一誤會是普遍*的、根本*的,從此他會知道如何將喜劇*的柔光投*到人的身上。

將小說家跟誰比較?跟抒情詩人比較。黑格爾說,抒情詩的內容,就是詩人本人;詩人為它的內在世界提供話語,以在聽眾當中喚起它所感受到的感覺、情緒。

它(指《百年孤獨》)同時也*了詩歌與抒情*並非兩個姐妹概念,而是兩個應當保持距離的概念。因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詩*與抒情*沒有任何關係,作者並不懺悔,並不敞開他的靈魂,他只是沉醉在客觀世界中,並將客觀世界昇華到一個一切既是真實的又是不逼真的、魔幻的區域中。

喜劇*的柔光 “他在鏡子中看到自己。但他並沒有看見在鏡中看自己的他(福樓拜看見了他)。” “在一個小說家的創作歷程中,向反抒情的轉變是一次根本*的經驗;遠離自己之後,他突然帶著距離來看自己,驚訝地發現自己並非自己以為的那個人。有了這一經驗之後,他會知道沒有一個人是他自以為的那個人,知道這一誤會是普遍*的、根本*的,從此他會知道如何講喜劇*的柔光投*到人的身上

敘述是一種回憶,也就是一種概括,一種簡化,一種抽象。生活的真實面目,生活的非詩*,只存在於現時。但如何講述已經過去的時間,還原它們已經失去了的現時時光?小說的藝術找到了*:在眾多場景中表現過去。

堂吉訶德已命在旦夕,然而,“這並不妨礙外甥女吃飯,管家喝酒,桑丘還是那麼好情緒。”一時間,這句話掀開了將生活的非詩*隱藏起來的帷幕。

一個處境越具有戲劇*,越特別,越嚴重,敘述它的人就越容易去抹掉它具體的一面,忘掉它非邏輯、非詩*的一面,而換之以悲劇嚴密、簡化的邏輯*。所以,托爾斯泰對一次自殺的非詩*的審視就是非常了不起成就;是小說史上獨一無二的“發現”

它被組織為國家,既有憲法、法令、法制,全能的行政,各大部門、*察,等等;這一社會將它的道德準則強加於個體,個體的行為就這樣不是由他自己的人格來決定,而更多被來自外界的、匿名的意志所決定。

標籤:經典語錄 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