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彷徨》經典語錄

《彷徨》經典語錄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實際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彷徨》於1926年8月由*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
《祝福》寫祥林嫂毫無希望、就是有點希望也要被撲滅的一生;
《在酒樓上》寫曾經激進的青年呂緯甫,最終回到子曰詩云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實在經濟的*之下並不幸福;
《肥皂》則諷刺了一個或者幾個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們看見一個行乞的十七八歲的女子,就想著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銘就因著這個潛在的意識,竟也買了塊綠*的肥皂;
《長明燈》中的瘋子瘋瘋傻傻,他就是要把廟裡的長明燈打滅,被阻了,他就說:“我放火。”最後,他就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裡的廂房之中;
《示眾》依然寫的是看客。*人永遠只是看客,只會當看客。看了,就散了。不問被看者為什麼示眾,也不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終於“洋”了起來,俄國有高爾基,那麼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爾礎”,不是基礎麼?有基必有礎。他能叫高爾基,我為什麼不能叫高爾礎?成了高爾礎後,他就自覺“高大“起來,覺得不能與往日的麻友相提並論。然而最終他發現自己沒有“高爾什麼”的天份,他連書也教不了,又經不住麻雀牌的誘惑,也經不住籠一把吃冤大頭的誘惑,終於還是上了牌桌;
《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是魯迅特別用心地描寫的一個。那是一個曾經大覺悟的人,似乎已經參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對大人們不屑一顧,小孩子們卻又不理他。他曾經潦倒不堪,似在堅持著什麼,又突然搖身一闊。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著做參議而闊起來的錢。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幹淨,才解脫。魯迅其實是用著一種大悲哀的筆調來寫這個人的,這裡面也寄託著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這樣蒼涼,人生就是這樣無望,想找一條路,然而終於找不到,他只有死;
《傷逝》不僅僅是在談論經濟對於愛情的重要*,它實質上是在探討愛情是否可以長久。而經濟的窘迫困頓只是一個極現實極真實的誘因。因著這個誘因,愛情就無疑成為幻滅。傷逝了,這傷逝悽慘得令人傷感;
《弟兄》似乎是在諷刺那種貌似親睦的兄弟情份,
《離婚》就

經典語錄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幾株老梅竟鬥雪開著滿樹的繁花,彷彿毫不以深冬為意;倒塌的亭子邊還有一株山茶樹,從晴綠的密葉裡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遊人的甘心於遠行。

忽然,他流下淚來,接著就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的針刺著我的靈魂,使我永遠苦於麻木的疼痛。生活的路還很多,我也還沒有忘卻翅子的扇動,我想。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可是我那時不知怎地,將她的一生縮在眼前了,親手造成孤獨,又放在嘴裡去咀嚼的人的一生。

窗外只有漬痕班駁的牆壁,帖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的天,白皚皚的絕無精采,而且微雪又飛舞起來了。

呵,人要使死後沒有一個人為他哭,是不容易的事呵。

“那你可錯誤了。人們其實並不這樣。你實在親手造了獨頭繭,將自己裹在裡面了。你應該將世間看得光明些。”

窗外沙沙的一陣聲響,許多積雪從被他壓彎了的一技山茶樹上滑下去了,樹枝筆挺的伸直,更顯出烏油油的肥葉和血紅的花來。天空的鉛*來得更濃,小鳥雀啾唧的叫著,大概黃昏將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尋不出什麼食糧,都趕早回巢來休息了。

“你的客廳這麼荒涼……。近來客人不多了麼?” “沒有了。他們以為我心境不佳,來也無意味。心境不佳,實在是可以給人們不舒服的。冬天的公園,就沒有人去……。”

我已經記不清那時怎樣地將我的純真熱烈的愛表示給她。

標籤:經典語錄 彷徨